大家
孔维克: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当代生活
“我今年的提案还是跟传统文化有关,让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生活”。2月23日,阳光灿烂,春天的脚步已经悄然来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依然在济南忙着开会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并没有放松脚步。在他看来,当下,应当用能听得懂的语言来传播文化,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当代生活,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
传统文化应该多做转化 融入我们的生活
除了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还是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山东画院院长,有着众多头衔的他最看重的却是孔子第78代嫡系裔孙这一身份。“我今年的提案还是跟传统文化有关,让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孔维克告诉记者,“传统文化,习主席讲的是思想,我们时代有变化了,互联网时代不一定感兴趣。比如说用当代能听得懂的语言来传播文化,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当代生活,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
学校教学受启发 倡议开设职业教育
通过平时给山东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上课,孔维克很受启发,他认为,应该大力促进艺术职业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建议。“应该在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艺术职业院校要结合文化建设工作重点和院校自身优势,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各地教育、文化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建立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谈到如何保障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孔维克表示,“要严格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对中职文化艺术类专业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对戏曲、杂技、传统工艺、文化遗产等民族文化类专业学生按当地生均培养成本由财政专项经费解决;在高职生均财政拨款平均水平不低于12000元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文化艺术类专业高职生均拨款定额系数。”
写生发现古树死亡 保护“文化符号”提案被认可
“我们画家到泰安去写生的时候,发现“五大夫松”这个景点关门了,想进去画,但是不让进。我们悄悄的看了,一看它就死亡了,地面都硬化了,按理说古树应该抢救,但是当时却没有,”谈到这个,孔维克无比痛心,“我写了一个关于抢救和养护山东千年古木的提案,古树名木也是文物,是文化符号,尤其是五大夫松歌咏松树的古代诗都很多,那么多朝代过来了,不能毁在我们手里。”经过这件事,孔维克后来还多方调查,根据调查发现,山东很多景点的古木死亡原因除了自然衰竭之外,是因为在树的周围,人为地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环境。泰山中天门北向路右侧的一排古柏,被当时的小吃摊贩熏死;岱庙里的古柏被凌霄缠死;崂山太清宫景区的“绛雪”名古木,渐渐被香客熏死;崂山太清宫300年老梅被旱死,紫薇被游客摸死等等。他提交的提案后来得到采纳,相关部门开始给这些古树打掉瓶、建档案存档,但是那颗五大夫松却没救过来,这也是孔维克感到遗憾的地方。
孔庙乱象丛生 呼吁以“孔子”命名奖项
“我之前陪着客人参观孔庙的时候,发现很乱,拉客的很多。还有买东西抬价的也很多,弄得乱七八糟,摆的也乱,标语也乱,严重影响到曲阜的形象。后来我又去做了调研,提供了线索,经过媒体曝光,都取缔了。孔子这两个字不能乱用。”
对于大家对“孔子”一词的滥用,孔维克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把教师节改为孔子诞生日9月28号,两个的时间很接近,都是9月份。现在教师节是9月10号,内涵不深。要是定到孔子诞生日会联结海外华人,台湾教师节就是孔子诞生日9月28。这样才能和传统文化相联结,是对我们文化祖先一个崇拜之情。”
他还提到,要规范以“孔子”命名奖项,“针对目前孔子奖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由国内外知名的具有影响力的民间文化社团来牵头整合目前的各类孔子奖项,形成具有权威性、有影响力的类似于诺贝尔奖的孔子系列奖项。就目前来看,这项工作交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等这样的机构来承担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可由文化部牵头指定这些单位组织力量进行全面调研,拿出可行性报告,经过充分论证后再组织实施。”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不间断的文明,今天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与当代文明相融合,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世界进入了中国时代,中国人民已经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孔维克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也相信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热点信息
-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