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
金鑫铭:创新传承传统文化 激发思政教育全新活力
Date:2024-06-25
访问量:
来源:
作者:金鑫铭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和有益补充,将传统文化发展好、传承好、应用好,对于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趋势,需要优化传统文化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化传承,以此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塑造学生,激发思政教育发展活力,使思政教育兼具内涵和底蕴、深度和温度。
线上和线下结合,搭建传统文化资源库
广泛收集传统文化资源是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环节,应在线下收集的同时,抓住网络空间资源丰富优点,加快推进线上收集工作,建立资源库,对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收集的资源进行整理和储存,以便后续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从线下出发,政府应充分发挥牵头主导作用,组织学校和文化组织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深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同挖掘本地区蕴藏的传统文化资源;从线上出发,高校应基于思政教育发展的具体需求和主要目标,借助互联网收集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图片、视频、课程等,在收集过程中加强资源筛选工作,剔除已经落后于时代、不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以此进一步提升资源收集实效性。此外,在传统文化资源库搭建完成后,学校之间应加强资源库的互联互通,形成健全完整的资源库体系,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共建共用共享,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有效推动思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理论和实践结合,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
传统文化资源只有得到充分应用才能实现育人价值的最大化,由此应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对学生培养的全方位浸润和全过程引领。基于理论教学,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找准传统文化知识和课程知识的契合点,根据课程主题将传统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丰富课程内容,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尤其是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思政教师应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贯通,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应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理论知识,在文化熏陶和理论教化的双重影响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学校应以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为核心健全现有课程体系,不仅要增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选修课程,还要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收集和整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精品课程,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基于实践教学,学校应组织开展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或寒暑假实践项目,这些活动和项目的筹划应实现学校统一领导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确保实践内容丰富多样、实践形式多元创新,以此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外引和内培结合,打造文化传承领路人
“明道信道方能传道”。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需要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让广大教育工作者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从外引角度看,学校应邀请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和系列讲坛,结合自身从业经验从专业角度向学生介绍更为生动和真实的传统文化。从内培角度看,学校应面向本校负责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所有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等,开展以传统文化学习为主题的专业培训,以系统化培训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同时,成立传统文化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打造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背景下,将传承传统文化和发展思政教育相结合,是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应从搭建传统文化资源库、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打造文化传承领路人入手,推动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和学生培养中的全方位融入,将学生培养为传统文化优秀传承人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塑造,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作者:金鑫铭,西安思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工委省级精品思政课程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方法路径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J2023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线上和线下结合,搭建传统文化资源库
广泛收集传统文化资源是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环节,应在线下收集的同时,抓住网络空间资源丰富优点,加快推进线上收集工作,建立资源库,对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收集的资源进行整理和储存,以便后续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从线下出发,政府应充分发挥牵头主导作用,组织学校和文化组织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深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同挖掘本地区蕴藏的传统文化资源;从线上出发,高校应基于思政教育发展的具体需求和主要目标,借助互联网收集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图片、视频、课程等,在收集过程中加强资源筛选工作,剔除已经落后于时代、不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以此进一步提升资源收集实效性。此外,在传统文化资源库搭建完成后,学校之间应加强资源库的互联互通,形成健全完整的资源库体系,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共建共用共享,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有效推动思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理论和实践结合,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
传统文化资源只有得到充分应用才能实现育人价值的最大化,由此应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对学生培养的全方位浸润和全过程引领。基于理论教学,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找准传统文化知识和课程知识的契合点,根据课程主题将传统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丰富课程内容,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尤其是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思政教师应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贯通,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应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理论知识,在文化熏陶和理论教化的双重影响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学校应以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为核心健全现有课程体系,不仅要增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选修课程,还要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收集和整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精品课程,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基于实践教学,学校应组织开展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或寒暑假实践项目,这些活动和项目的筹划应实现学校统一领导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确保实践内容丰富多样、实践形式多元创新,以此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外引和内培结合,打造文化传承领路人
“明道信道方能传道”。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需要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让广大教育工作者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从外引角度看,学校应邀请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和系列讲坛,结合自身从业经验从专业角度向学生介绍更为生动和真实的传统文化。从内培角度看,学校应面向本校负责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所有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等,开展以传统文化学习为主题的专业培训,以系统化培训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同时,成立传统文化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打造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背景下,将传承传统文化和发展思政教育相结合,是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应从搭建传统文化资源库、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打造文化传承领路人入手,推动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和学生培养中的全方位融入,将学生培养为传统文化优秀传承人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塑造,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作者:金鑫铭,西安思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工委省级精品思政课程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方法路径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J2023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华传统文化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