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
深圳公立妇幼保健院涉劣药被罚,曾获“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引热议
2025年11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行政处罚案例,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因使用劣药被没收违法所得1231.22元并收缴非法财物。作为曾获“2024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的公立医疗机构,此次涉药违规不仅打破公众信任,更暴露出医院药品管控环节的漏洞,引发对医疗质量监管的深度思考。
一、案件核心详情:劣药违规触法,处罚依法落地
此次处罚并非简单罚款,而是依据明确法律条文严肃处置。根据2019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一十九条及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销售劣药需没收药品、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十倍至二十倍罚款。监管部门最终查实该院违法所得1231.22元,依规作出对应处罚,虽罚款金额不高,但标志着药品监管对公立医院的零容忍态度,无论机构层级与荣誉资质,涉药违规均需承担法律责任。目前通报未披露劣药具体品类及使用范围,但妇幼保健院服务群体以妇女儿童为主,用药安全直接关乎特殊群体健康,违规行为更显不该。
二、机构背景反差:荣誉加身却失底线,信任基础受冲击
公开信息显示,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8年,是政府举办的二级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承担辖区妇幼健康管理与基本医疗职能,坐拥2个区级重点学科、11个名医工作室,2017年还加入深圳三级联动整合式医疗健康集团,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受官方认可。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该院刚在“华医奖”评选中斩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该荣誉代表行业对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肯定,也是公众选择就医的重要参考。如今获奖仅一年便曝出劣药问题,荣誉与违规的强烈反差,让公众对医院管理实效产生质疑,也削弱了对医疗行业荣誉评选公信力的信任。
三、深层问题剖析:药品管控存漏洞,责任意识待强化
公立医院涉劣药违规,核心症结在于药品全流程管控失守与责任意识淡薄。从药品采购、入库验收,到储存养护、临床使用,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核查质量,尤其妇幼专科医院,用药安全标准更应高于普通机构。此次问题暴露,要么是采购环节未严格审核药品资质,要么是入库验收流于形式,未及时排查不合格药品,反映出医院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短板,未将用药安全放在核心首位。此外,荣誉加身后的松懈心态可能成为诱因,部分机构获评优质称号后,忽视日常管理细节,放松对违规风险的警惕,最终触碰医疗安全底线。
四、行业监管启示:荣誉不能当“免罪符”,全链管控需收紧
此次案例为医疗行业敲响三重警钟。其一,公立医院需摒弃“重荣誉、轻管理”思维,无论是否获评优质资质,都应坚守医疗安全底线,完善药品管控机制,细化各环节责任分工,避免形式化监管。其二,荣誉评选机构需优化考评体系,增加动态复核环节,将日常合规经营、用药安全等指标纳入长效考核,防止机构“一评了之”,确保荣誉与实际服务质量匹配。其三,监管部门需持续强化药品全链条监管,加大对公立医院、专科医院等重点机构的抽查力度,通过常态化监督倒逼医疗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同时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形成监管合力,守护群众用药安全。
医疗行业的核心是信任,而信任建立在每一次合规诊疗与用药安全之上。此次涉事医院的整改成效,不仅关乎自身口碑修复,更影响公众对公立医疗体系的信心。唯有以案例为戒,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完善监管机制,才能让“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的荣誉真正落地,筑牢医疗安全防线。
热点信息
-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1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43期)根据抽检计划,广东省市场监...
-
2025年11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行政处罚案例,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因使用劣药被没收违法所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