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资讯 资讯 跟主席学国学 活动 公告

上海:非遗进校园,从小培育传统文化自信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上科宣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1-21
摘要:上海很早就尝试非遗进校园活动。例如,昆剧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1年5月,我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第五部分第三点指出:“推动非遗普及教育。推动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编写非遗教材。鼓励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支持传承人参与教学,加强非遗师资培养。鼓励建设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在陈甦萍代表看来,这是推动非遗进校园的东风。
 
上海很早就尝试非遗进校园活动。例如,昆剧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多年进校园的活动中,昆曲曾走进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通过讲解和演绎相结合的普及方式,让所有在场的大小观众为之震撼、为之赞叹。又如,属地方剧种、本土文化的沪剧,根植于上海这块土壤,距今有百年历史。它起源于上海郊区以及苏、浙、沪一带,最初的形式是“田头之歌”“对花之歌”,融合了江南农村一带的花鼓戏并流行于江南农村。1995年在长宁区教育局、新泾镇的支持下,长宁沪剧团与新泾中学联手举办“沪剧特色班”,为剧团所在区域广大中、小学校授课,使得沪剧参与了对孩子的培养与培育。
 
然而,陈甦萍在20多年的实践中发现,非遗进校园依然存在不少困难。比如,学校、家长通常认为学生以学业为主,语数外是升学考试的主课,艺术教育有音乐课,非遗进校园可有可无。非遗知识要进校园传播和讲演基本上通过熟人、朋友去游说,或校领导认可该活动而做一次活动。因此非遗进大中小学校依然举步维艰,建基地更是凤毛麟角。同时,非遗进校园或建基地,缺乏专项经费,可持续发展没有保障。
 
陈甦萍建议,每年教学计划的艺术教育课程中,把非遗进校园,包括有合适条件的建基地,列入其中的一环,让孩子们从小浸润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中,培养文化自信。由市教委、市文旅局、市财政局组成非遗进校园领导班子,聘请各艺术门类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组成考核评审。面向上海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工作室,就每项深受群体喜爱并能够传承、演绎、互动的非遗项目招募3-4位组成讲师团,以达到最佳的校园宣讲效果,让学生们感受体验艺术、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目前实行的“双减”教学模式下,在每天主要课程完成后,下午到晚上学生回家前的时间段予以充分利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或拓展基地艺术教培的空间。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