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文化润校”擦亮“班墨故里”职教品牌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将墨子职业思想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锚定“23456”工作思路,抓大赛、抓项目、抓就业、抓职业培训、抓校企合作,谋发展、求突破、促提升,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成效。
一、工匠精神引领,绘制“文化润校”育人办学蓝图
学校坚持将工匠文化融入素质拓展,扎实推进工匠文化理论研究,精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建有“墨子书院”“鲁班学堂”“班墨园”“凤翔湖”“目夷亭”“鲁班锁”等标志性文化场所,设立墨子、鲁班两座人文雕塑,对路标、路牌、固定宣传栏等进行设计更新,稳步推进文化涵育中心建设,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浸润工匠精神,培育新时代“枣科匠人”。学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硬道理,聚力“四链”“五金”建设,高质量建设智能建造、智慧康养、智能制造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全力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学校新增文物修复、文物数字技术等6个专业,积极服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博物馆和“薛国故城千年遗址”项目建设。
二、产教深度融合,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路径
学校立足区域抓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化工和新材料、机床和高端装备、锂电和新能源、新医药和医养健康、数字经济”五大产业,“工业、建筑业、农业、服务业、旅游业”五大板块,开设6大门类49个高职专业、16个中职专业和21个技师专业。去年学校有3500余人留枣就业。广开渠道抓师资建设。不断健全“引育用服”人才机制,11人获评教指委专家和省级技能名师,16人荣获“枣庄首席技师”“滕州工匠”称号。目前,学校拥有教职工1200人,其中博士硕士450余人。校企合作抓实验实训。学校先后成立全国工商联产教融合基地、国防机电工匠学院,建设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服务威达重工、山森数控等企业。建院以来,累计输送高技能人才12万余人,有效助推了滕州产业转型升级。
三、工学紧密结合,提供高技能人才发展平台
学校坚持“赛教融合”,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38项,其中一等奖6项,成功承办了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坚持“育训并举”。深入推行“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模式,举办培训项目60余个、服务退役军人和新型产业工人1.2万余人次。坚持“职教出海”扩大社会影响力。服务“走出去”企业,学校建设“刚果(金)-班·墨学院”,4个专业、10门课程标准入选中国-东盟技术人才项目。与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3个办学项目,双向培养学生500余人。
四、全环境抓育人,激发高技能人才发展动能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开展“抓落实,促育人”专项行动,树牢“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强化心理健康工作、深化体美劳教育、严格校园安全管理,创新开展“五进三联系”管理,积极构建“全环境育人”生态圈,有效提升育人育才实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去年以来,学校师生在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心理教育、创新大赛等领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30项,《光明日报》《学习时报》、新华社等对学校育人案例进行了报道,学校获得全国高校思政课展示特等奖、全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热点信息
-
近日,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青年交流首场活动在...
-
近日,湖北省黄冈市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欲晓一行到访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就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