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学科学院):加强队伍建设 创新“辅导员学院”培训新模式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学科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新时代辅导员育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推动辅导员学培体系和工作室建设有效融合,创新“辅导员学院”队伍建设新模式。
一、构建辅导员学培体系,打造素质提升赋能循环
为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学校制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辅导员学培体系构建计划》,旨在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该体系以“3(理论素养培训、工作技能培训、生涯规划培训)×3(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2(热点工作培训、科教融合培训)”为核心,通过系统化培训、反馈及需求,以及辅导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及运用,形成培训-运用-反馈的素质提升赋能循环,持续推动学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二、构建辅导员工作室集群,打造实践创新互动循环
学校以提升辅导员育人能力、促进辅导员成长发展为主线,积极发挥优秀辅导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影响力,打造辅导员工作室集群。目前8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内容紧密围绕辅导员工作职责,着重加强政治引领、思想引航、榜样引导和职业引路,以学生成长需求为中心,围绕学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示范引领,构建具有专业性和实效性的工作模式,使工作室成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成长共同体,共同推动辅导员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和队伍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工作室建设—持续创新—成果共享的实践创新互动循环。
三、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辅导员学院”
学校将辅导员学培体系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进行有效融合,依托8个辅导员工作室建立“辅导员学院”。以辅导员工作室前期研究方向、理论成果、实践经验为基础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教研体系,打造辅导员进一步深造、研修的专门机构,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成立由学校分管领导及学生工作部主要负责人联合担纲的“辅导员学院”管理机构,在辅导员发展中心设立学院综合办公室,内设教学秘书、行政秘书、科研秘书。教研室主任由各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担任。
四、创新运行模式,打造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
学校依托工作室建设教研室,系统推进四类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必修课主打政治模块和教育模块,重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打造辅导员培根铸魂路上的“指路灯”和“踏脚石”。选修课主打自身建设模块,重点开设网络综合素养、数字化技术素养、创新创业素养、心理咨询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打造辅导员立德树人场上的“工具箱”。辅导员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专业背景、研究专长,选择性参加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辅导员沙龙主打体验和交流模块,重点开设系列性辅导员沙龙活动,如案例研讨、辅导员读书会、音乐美育沙龙、心理类沙龙、户外拓展类沙龙、竞赛观摩、传统文化体验、中外交流、国防教育等,打造辅导员职业发展途中的“加油站”。通过打破学院壁垒,促进相互交流,建设团结向上的团队文化,让辅导员首先成为修养高尚、心态平和、健康向上的人,为辅导员培养优秀的人提供优秀的土壤。品牌活动主打实践模块,重点开展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学生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和第二课堂形式,奏响辅导员青春同行路上的“交响曲”。辅导员学院通过打造“一室一品牌”,将辅导员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化用到学生活动的开展之中,于无声处传道授业,于无形中铸魂育人,为辅导员学以致用提供实践场域。
五、实行学分制度,规范辅导员培训流程
学校制定新入职辅导员自到岗开始,在固定的工作年限内接受规范培训的体制机制。以培训学分制要求为基础,打造包括课程设计规划、课程考勤督促、参训学分记录、课程效果反馈等全程化管理体系。根据课程类型、课程难度、课程时长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学分认定标准;建立辅导员培训学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学分记录的实时更新、动态查询与全程追溯。从培训学分完成情况、课程考勤表现、培训成果产出、培训实践应用效果以及培训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等多个维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优秀学员评选标准,将其作为评优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热点信息
-
今年春节,是我们欢度的首个“非遗”春节。正月初六和初七上午,在邵阳市区城南公园广场连续举行了两场“2...
-
“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热闹,很开心,感觉没有白来。”“今天的篝火晚会也非常非常的成功热闹,我觉得我们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