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威海职业学院:“三个聚焦”扎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近年来,威海职业学院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绩效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改革、学生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绩效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全面、重点突出”的工作评价体系
学校以“放管服”为核心,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编制《“放管服”事项清单》,将教学安排、学生管理、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岗位聘用等事务权力全部下放,赋予二级学院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按照“发展需求引领、院部二级分配、目标考核驱动”的工作思路,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将全校整体工作划分为教学、党建、学生、创新创业与技术服务等模块,建立了与学生数、办学成果、服务水平、培训收入相挂钩的绩效分配机制,全面调动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同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和流程,防范管理风险。学校每年适时根据“双高计划”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年度办学质量考核等重大项目和上级政策要求,动态调整、科学优化考核指标,修订出台《威海职业学院绩效考核分配管理办法》,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与宏观调控、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与监督考核、部门实体运行与相对独立的绩效分配模式及校院协调互动、高效运转、良性竞争的绩效分配机制。“人岗相适、二级管理、成果导向、个性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被广大教职工所认可,学校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强劲,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职业院校”等称号。
二、聚焦教师评价改革,建立“多岗多能、五位一体”的教师评价体系
学校坚持问题导向,面对职称评定“唯学历、唯论文”等问题,打破教师岗位“只能上不能下”的固有观念,针对“既能上一堂好课,又能做一手好工,还能搞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的教师真本事培养要求,确定“会讲授、会操作、会创新、会服务”的“四会”培养目标,建立涵盖师德师风、理论教学、实践技能、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五位一体”评价体系,制定出台《威海职业学院标志性成果评价办法》,力促教育评价科学转型。学校第五聘期职称评聘围绕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定位,优化职称评审指标,重点考察个人的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和对岗位的贡献,降低学历、论文、奖项等的比重,大力拓宽不同类型教师的成长空间,坚定推行全员竞聘,实现职称评聘能上能下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多名高层次、高贡献人才通过“绿色通道”直聘至副教授岗位。学校教师评价改革系列经验被中央电视台、光明网、《中国教育报》等近60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学校先后承办全省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与激励机制改革论坛,并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典型发言,2023年成功入选省教育厅“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
三、聚焦学生评价改革,建立“多元多维,协同育人”的学生信用评价体系
学校针对以往普遍存在的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可能存在主观偏见等难题,学校学习借鉴威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有益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出台《威海职业学院学生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实施全员信用评价,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弘扬“青年有信用、信用有价值”的新理念。信用评价实施过程中,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力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评价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等育人工作相结合,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在学业、生活、就业、网络和安全等方面工作,创新、完善学生日常管理体系。为方便学生信用评价体系使用,开通了“移动端”数据平台,使学生能够即时查看个人信用评价成绩和详细数据。校内信用评价还与“信用威海”的“海贝分”有机结合,优秀学生可使用海贝分抵顶选修课学分和必修课分数,获得评优选先、推优入党、推荐就业优先资格,还可使用海贝分延长图书借阅时限,兑换抵用券在校内超市、餐厅等指定地点抵额消费。相关改革经验2023年入选省教育厅“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
在信用评价政策激励下,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各类比赛竞赛、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效果提升明显。近三年,学生参与铁人三项世锦赛、国际帆船赛等各类志愿服务超过2.5万人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共青团中央表彰,获得2024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商业流程自动化赛项国际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学校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等称号。
热点信息
-
今年春节,是我们欢度的首个“非遗”春节。正月初六和初七上午,在邵阳市区城南公园广场连续举行了两场“2...
-
“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热闹,很开心,感觉没有白来。”“今天的篝火晚会也非常非常的成功热闹,我觉得我们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