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产业 儒家 释家 道家 产业 历史 地理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孔子学堂: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诸子百家

来源:未知 作者:传统文化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02
摘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职业道德 沈阳汽车工程学校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引进设立孔子学堂。据悉,其孔子学堂的硬件环境是陆续建设成的。 2011 年,学校建设国学专用教室,取名 国学书院 , 2014 年,建成国学展室、国学活动室(取名静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职业道德

  沈阳汽车工程学校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引进设立孔子学堂。据悉,其孔子学堂的硬件环境是陆续建设成的。2011年,学校建设国学专用教室,取名“国学书院”,2014年,建成国学展室、国学活动室(取名“静雅轩”),连同之前的“国学书院”主题教室,学校已经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活动中心。

  国学教室即国学书院配置传统文化书籍,多宝阁等,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习国学书籍、开展文化沙龙、开办文化知识讲座、播放经典电影及国学课堂等,帮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深入思考国学思想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以此增强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意识,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活动室,即静雅轩,配置书架、乐器、古筝、二胡、吉他、笛子等。通过开展围绕经典文化所进行的“我是清晨第一缕阳光”的特色晨读、国学期刊发行、文化广播录制、小品剧排演、美文评选、器乐学习等,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沟通学习国学艺术的平台,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拓宽心胸、静淀心性,不断提高自身审美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细致、专注、高雅的气质,也可以养成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俭节约、团结友爱的职业品质。

  国学展室展出的是琴、棋、书、画的君子修身四友和正、清、和、雅的传统禅茶一味文化。环境润泽,触摸经典。国学展室供广大师生学习交流,也为师生提供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展现国学精神风貌的平台,让师生在抚琴、对弈、习字、赏画、品茗中接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收获潜移默化。

  2005年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以来,秉承“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精神,努力探索优质的育人方法和途径。学校成立传统文化课题组,由专职教师负责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为此先后开展了《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对特色环境、资源创设研究》及《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多次获全国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单位,学校成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经典诵读教育联盟校,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2016年沈阳汽车工程学校在辽沈地区首批被授予中国孔子基金会第548号孔子学堂。

  组织国学活动洗礼 健全学生“三观”

  学校大力创办活动进行国学洗礼,组织“我是清晨第一缕阳光”的经典诵读,录制《经典之声》国学广播,创建《国学书院》校园期刊,成立传统文化研究会,开辟“启智杯”经典诵读比赛,“茗香杯”才艺大赛等,举行了“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励志签名,发起了“立足本校,放眼清原”爱心助学及志愿者服务活动。

  学校传统文化课题组整理编辑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论语精选》、《道德经》等七本经典教材。经过几年晨读实践,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读诵经典没有正确参照”的误区。随着工作的深入,传统文化课题组又陆续开发了《弟子规之智慧人生》、《三字经之中华文明》、《论语之儒家思想》三本教材,分别由电子工业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从《弟子规》入手,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礼仪和规范。以《三字经》深入,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懂得民族文化的渊源和精髓。以《论语》深化,深入细致地剖析儒家思想,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年,《国学经典精选》校本教材问世。立足经典原著,选编经典精华,适当有所突破,结合实际创新,为广大中职学生及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相应水平的普及性读本。也为中职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把握方向,为中职学校全面开展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完善健全人格。

  传统文化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关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今后将继续在中国孔子基金会沈阳孔学会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孔子学堂文化建设,依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国学推广学生团队,为职业教育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提供思路。

责任编辑: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