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四川:打造新时代川剧人才培养高地
川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多彩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亟需专业人才提供坚实支撑。四川省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多措并举加强川剧人才培养,推动川剧振兴发展。
加强顶层引领,健全人才培养扶持机制。四川施行《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法条形式分别从人才培养、职称评定、薪酬激励、社会保险、转岗就业等方面作出规定,要求“加大川剧人才对川剧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育力度”;制定《四川省振兴川剧五年行动方案(2024—2028年)》,明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川剧项目获超千万元激励资金;印发《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管理办法》,评定戏曲名家3批20人、给予资金专项扶持;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全链条机制,开展“师带徒”名家传戏、青年川剧演员比赛、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川剧编剧评论专题培训系列项目。
坚持固本强基,突破人才培养发展瓶颈。川剧艺术高职教育政策取得突破。四川出台“5+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支持政策,增加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川剧专业技能测试,提升川剧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举办川剧传习班,将川剧专业作为学院重点专业进行建设,探索川剧“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放宽戏曲人才职称评审学历资历条件,设立艺术创意设计、演出监督、艺术研究等职称专业新标准,新增重大奖项、突出贡献等破格晋升指标,推动新文艺组织、群体职称评审工作,有效解决专业人才职称申报难的问题;建立龙头院团“1+N”院团人才培养帮扶机制,“大团帮小团”带动基层院团新创复排剧目,以戏带人、以戏培人。
深化多维合作,统筹推进“产教学研”融合。四川举办“川剧人才培养暨产教融合发展”研讨,拓展“高校—科研院所—院团”合作,推动川剧教育领域“供需”两侧双向协同发力;加强川剧科研人才平台建设,省艺术研究院申报设立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剧发展研究中心,成立魏明伦研究中心,与成都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共建研究实践基地;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聘请49名川剧行业导师、19名川剧特约研究员,承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戏曲专业赛事活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坚持校地合作、推进“订单式”委培教育,为市、县培养川剧学生近300人;省市川剧院团联动艺术院校创排新戏、复排老戏,省川剧院剧场、锦江剧场、悦来茶社等“周末戏聚”“天天有戏”成为川剧专业学生“学中演、演中练”的教学实践平台。
搭建展演平台,培育川剧传承沃土。四川常态化举办四川艺术节、川剧节、四川省川剧汇演等节会展演,组织开展川渝青年演员交流、“百场百戏”巡演,推选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国家级赛事展演活动,举办浙川戏曲交流、名家名戏展演,推动戏曲人才跨剧种交流;“持续开展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大力推动戏剧(戏曲)进校园”等内容列入《四川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举办“中小学生戏曲传承展演”,全省已建设59个川剧传承基地,在20余所中小学建立川剧优质生源基地。
热点信息
-
川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多彩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亟需专业人才提...
-
“为寻找油气田,越艰难你们越勇敢,一座座崛起的井站,是你们的勋章展览馆……”3月14日晚,中央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