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资讯 资讯 跟主席学国学 活动 公告

湖南女子学院∶非遗传承里的青年力量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赖胜兰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3-25
摘要: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德河街考察时,湖南女子学院大三学生文峰热情演示了常德擂茶的技艺,并介绍了关于常德擂茶的故事。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德河街考察时,湖南女子学院大三学生文峰热情演示了常德擂茶的技艺,并介绍了关于常德擂茶的故事。

         作为湖南女子学院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的学生代表之一,文峰用他自己的实践生动书写了青年一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视、可闻、可感”的时代命题。湖南女子学院历来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引导和激励大学生讲好非遗故事,弘扬非遗文化,把握时代脉搏,将所学知识与传承非遗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进行创新创业。

         2023年11月19日,在浏阳首届乡村织染文化艺术节现场,湖南女子学院的学生服装模特队身穿风格各异的扎染服饰,迈着优雅的步伐,向在场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这是学校在浏阳非遗草木染项目的创新创业成果以服装展演的形式呈现,也是学校在培养非遗传承人才与推动非遗研究成果转化的一项创新举措。

        在湖南女子学院的学生社团中,有一个200多人的团队,其成员皆因一种如柳叶、似明月,专属女性的“神秘”语言而来,这就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女书习俗”。“刚进大学我就很幸运地接触到女书。通过学习女书,我了解到女书不仅是视觉上的艺术,更是文化上的传承,蕴含着中国女性的坚韧与力量。”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鲁宇彤说。2023年,湖南女子学院20余名师生参与拍摄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非遗传承人项目《女书谣》,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随着学校推动非遗传承创新创业项目力度的加大,全员非遗传承推广成为湖南女子学院的新常态。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一片棕榈叶、一把剪刀、几张“布粘布”、几瓶胶水……湖南女子学院的学生“小老师们”用简单的手工材料,在怀化市安江镇高阳村的“童心陪伴”课堂里开出了“非遗之花”。“这是非遗棕编课程,我们指导孩子们运用撕、拉、绕、穿、刺等方法,编出他们喜爱的‘小小的动物世界’”。学生齐欣悦表示,“让孩子们爱上非遗,也是我们大学生非遗人的课程和使命。”

         非遗传承,生生不息。近年来,湖南女子学院通过非遗课程、非遗文艺晚会、以赛促学、产学研合作等多种载体,让非遗走进大学生的视野,融入课程、生活和创新创业,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关心非遗、研究非遗。在近日举办的湖南省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湖南女子学院学生罗雅娜关注非遗传承获得成长赛道—高教组一等奖;在第十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湖南女子学院《侗湘锦绣——国家非遗侗族织锦创新设计领航者》项目荣获金奖;湖南女子学院教师王仲平的非遗棕编作品《鹤舞》入围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赛事。

          接下来,湖南女子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加强资源整合,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将非遗创新创业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实现非遗传承的社会效益和文化创新的经济效益,为湖南的文化繁荣书写新篇章。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