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资讯 资讯 跟主席学国学 活动 公告

山东商务职院:发挥智造“一三二”优势, 培养创新型人才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2-28
摘要: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依托粮食办学特色,打造“产教融合”工程、创新“科教融汇”理念,从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不断打造智能制造专业优势,培养优秀创新人才。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依托粮食办学特色,打造“产教融合”工程、创新“科教融汇”理念,从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不断打造智能制造专业优势,培养优秀创新人才。

一、秉承一个理念,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学生主体、项目引领、赛教融通、多元发展”育人理念,以智能制造为基、粮食行业为翼,以粮食职教集团、产教联合体等为纽带,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赢机制,与区域粮食行业龙头企业积极组织实施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023年,学校获批山东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联合企业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粮食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群现场工程师,电气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两个专业获批山东省第三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这是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继山东省特色品牌专业群项目建设完成后获批的有又一高水平省级质量工程。

二、健全三级机构,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立足粮食行业背景,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整合多方资源,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视觉控制及算法和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技术,围绕“粮食智能存储、粮仓智能监控、远程检测巡检、粮仓病虫害治理、粮食智能运输、粮仓余粮清扫”面向智慧粮仓高端装备研发、制造、推广、运维等方向,成立智能运维中心、数智设计中心、智能电气中心和智能制造中心等4个中心,下设“先进制造工作室”“智能电气工作室”“3D数字化设计工作室”“机电维修工作室”4个工作室,还对应建立“先进制造学习协会”等4个学生创新社团,形成“创新中心—工作室—学习协会(社团)”三级技术技能创新机构,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学校还围绕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积极加强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开发,“粮食深加工智能装备应用公共实训项目”获批2023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立项。

三、坚持两个结合,开展创新培养实践活动

一是坚持学赛结合。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大赛紧密联系,构建了国、省、校、院为一体的技能大赛体系和由“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科创比赛、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等组成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将赛项标准和前沿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实现赛教融通,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截至目前,2023年学校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挑战杯”省大学生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10项。二是坚持学用结合。倡导学生学以致用,努力将创新学习应用于实践,坚持对接粮食行业大型企业、联合中型企业、服务小微企业的方针,对接龙头企业标准,学习把握科技服务前沿,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联合中型企业,资源优势互补,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利用技术资源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助力产业升级。如面向企业开展“的基于MES系统的粮机智能产线数字化升级改造”“基于视觉检测的粮仓虫害治理装置”以及“智农行者——智能监测全自动运粮车”等项目,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相统一,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将紧密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积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充分发挥地处山东半岛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烟台区位优势,汇聚优秀教师资源,强化科技服务投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为宗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健全联合育人长效机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新经济产业,以实际行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