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资讯 资讯 跟主席学国学 活动 公告

平邑县街道中心幼儿园多举措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管衍芬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为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遵循儿童身体、心智发展规律,科学施教,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平稳过渡,街道中心幼儿园多措并举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为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遵循儿童身体、心智发展规律,科学施教,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平稳过渡,街道中心幼儿园多措并举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一、精细部署,保证措施衔接到位。为保证幼小衔接从上至下的统一性,街道中心幼儿园先后开展了园长部署会、大班教师研讨会、一年级和大班教师的交流会,组织学习了《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等文件,共同探讨了幼儿的书写准备、书写规范、心理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行为习惯、孩子们在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双向靠拢做好衔接计划。中心园园长邱思刚强调“三到位”: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强化措施,落实到位;注重细节,衔接到位。要求各校园长、老师、家长认识到位,注重习惯培养、知识衔接,提倡温情教育、赏识教育等。

        二、走进小学,激发积极美好情感。街道中心幼儿园多次组织大班所有幼儿前往邻近小学进行参观体验,比幼儿园大得多的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的课桌、安静的课堂、不一样的环境布置等等,无不吸引着大班孩子们的眼球。图书室里种类繁多的书册让孩子们目不暇接;微机室里老师带孩子们认识了电脑的各部件;音乐室里孩子们感受着艺术的气息;仪器室里多样精密的仪器让孩子们大开眼界;鲜艳的五星红旗下,老师教孩子们庄严的敬礼;轻轻走进一年级教室,听老师讲课,看一年级小朋友怎样听讲,写作业,近距离的观察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快乐的参观之旅使大家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孩子们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自体验,萌发做小学生的美好愿望。

        三、两进活动,科学有效针对衔接。根据幼儿园及小学协商安排,大班老师走进小学,小学一年级老师走进幼儿园,进行了随堂听课活动。深入了解幼儿园及小学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就幼小衔接重点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听课的老师们对上课的教师进行点评,共同讨论幼儿园及小学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研讨出促进幼小衔接的合理化建议,做好幼儿园及小学课堂上的双向靠拢,准确对待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差异,帮助孩子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顺利进入小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改变模式,缩小活动时间差异。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五、分类培训,注重基本能力提升。幼儿园在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坚持不怠,对幼儿穿衣,脱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六、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共赢。街道中心幼儿园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搭建家园沟通平台,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通过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家长研讨会、发放宣传单及微信公众平台等不同方式,向家长推荐一些幼小衔接的好方法,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建议等。让家长不仅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而且树立家长正确的幼小衔接观,从而有效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过渡,是孩子们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路井幼教人将会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孩子们幼小的平稳过渡 ,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奠基护航!

         (管衍芬)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