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资讯 资讯 跟主席学国学 活动 公告

安丘市:落实“三六三”工作机制 推进办学条件“提质扩优”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安丘市教体局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要:安丘市创新落实“三六三”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学校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2021年以来,先后投资16.4亿元,建设校舍33.5万平方米,提供义务教育学位10260个、高中学位7800个。投资1.2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4处,面积3万平方米,努力打造最美最优最安全校园

安丘市创新落实“三六三”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学校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2021年以来,先后投资16.4亿元,建设校舍33.5万平方米,提供义务教育学位10260个、高中学位7800个。投资1.2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4处,面积3万平方米,努力打造最美最优最安全校园,有力推动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坚持三个优先,提供刚性保障支持

一是坚持规划优先。提出“城市发展到哪里,学校就要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安丘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8-2035 年)》,根据全市学校长远布局需求,靶向优质学位供应短板,组织实施扩容提质攻坚计划,确保学校建设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批次推进。

二是坚持项目优先。建学校扩学位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体现,安丘市自我加压,以结果导向倒逼工作落实。将学校、幼儿园项目建设全部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惠民实事公开发布,接受群众监督。开辟了学校、幼儿园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实行手续办理优先制度,确保建设手续第一时间办结,校舍第一时间开工。

三是坚持统筹优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教体、财政、住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攻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现场督导等方式,精准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确保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按期建成招生。

二、畅通六条渠道,破解资金最大瓶颈

一是加大市镇财政投入。市镇两级增加预算资金,加大财政性投入,保障学校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市直学校建设项目由市财政全额承担,镇街区建设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垫付,镇街区财政分年度向市财政还款。同时,制定了《关于规范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撤并学校的资产、土地处置收益全部用于校舍建设,弥补了镇街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是PPP模式融资办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办学,在前期对新建安丘一中采用PPP模式的基础上,对青云双语学校新校采用PPP模式运作,项目总投资4.5亿元,已于去年9月份正式建成招生,增加优质就学学位3660个。

三是国有单位投资办学。由安丘市翰林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南苑小学建设,于2021年暑假前建成交付使用,为城区增加小学就学学位1080个。由安丘市青云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青云湖学校、文华学校,并于2022年暑假建成投入使用,增加城区就学学位4350个。

四是鼓励社会资本办学。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潍坊国开中学、扩建弘毅中学两所民办学校项目。目前,2所学校均已建成招生,增加高中就学学位4200个。

五是盘活政府闲置资源。通过征用原企事业单位旧址新建学校等方式,扩充城区教育资源。征用原看守所旧址39亩建设南苑小学,扩增学位1080个。征用原锅炉厂旧址14.69亩,扩建东关小学,建设教学楼和体育场地,扩增学位450个。

六是政策落实扩增学位。严格落实城镇居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由开发企业与市教体局签订建设移交协议后无偿代建;在学校建设规划时同步附设幼儿园,根据现有学校情况附设幼儿园等方式,在城区对公办园学位进行扩容。

三、完善三项机制,确保项目协同协力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将学校建设任务逐一明确到各镇街区,并纳入教育综合督导。进一步明确教体、财政、发改、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等相关部门职责,形成了责任明确、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加快推进学校幼儿园建设的强大合力。建立了工作定期督查通报制度,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定期实地督查,编发工作简报,发现问题不足、督促建设进度。

二是完善协同机制。列出了部门责任清单,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边界”,督促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思想,加强配合、形成合力,立足职能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前期,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提前介入,解决学校幼儿园建设土地指标问题,住建部门做好建设质量管控保证工程质量,消防救援、行政审批等有关单位协同配合,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三是完善包靠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机制、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市级领导包靠重点项目,各项目成立由教体局班子成员任组长的分专班,各包靠干部一线办公,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督促施工抢时间、赶工期、提效率,强力推进各项目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