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宣恩“非遗传承与共富之路”入选全国案例
11月2日,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日前由中国旅游协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非遗旅游融合创新交流活动”在河北唐山举行,会上正式发布全国20个“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我省宣恩县申报的《于宣恩,见未来:一座鄂西小城的非遗传承与共富之路》成功入选,为全国县域非遗活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宣恩经验”。
宣恩经验入选全国案例
在大会交流环节,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分享了湖北宣恩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当古老非遗邂逅现代旅游,一座鄂西小城正悄然书写文化传承与民生共富的崭新篇章。近年来,宣恩县立足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构建“非遗为魂、创新为翼、人民为中心”的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在空间层面,以非遗基因重塑城市肌理,让游客漫步间就能触摸到城市的文化根脉;在品牌层面,打造浪漫宣恩新春灯会、水上女儿会等特色活动,2025年新春灯会累计接待游客352.1万人次,成为吸引客流的“金字招牌”;在产品层面,推动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从传统织物迭代为手提包、家居装饰等文创产品,精准匹配游客多元需求。
在做好非遗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宣恩还积极探索非遗的市场化保护。通过“政府搭台、企业运营、市民参与”的共富机制,开设“一元非遗摊位”、星光非遗集等业态,鼓励居民经营民宿、非遗手作、文创、美食、非遗产品销售,带动5万余人家门口就业。2025年水上集市单个非遗摊位平均每晚销售额超3000元,真正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130余家旅拍店、1700余家餐饮店,非遗已经深度融入了旅游产业链,形成了“活态传承聚人气、旅游发展促增收、民生改善强传承”的可持续闭环,实现了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同共生。
宣恩找到非遗活态传承之路
“实践证明,非遗不是‘老古董’,而是助推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金钥匙’。”宣恩县文化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亚丽对宣恩非遗的未来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宣恩县案例的成功入选,是对宣恩县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的充分肯定。未来,宣恩县将进一步聚焦“非遗+夜经济”融合方向。一方面,开发夜间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工坊、非遗元素主题民宿等更多夜间非遗体验项目;另一方面,优化“非遗+科技”表达,推出更具互动性的数字文旅产品,让古老非遗在现代夜经济中焕发新生,为全国县域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宣恩经验”。
热点信息
-
11月2日,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日前由中国旅游协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
“千年文脉,融入菁菁校园。非遗技艺,点亮童真梦想。”为响应郑州市文化惠民战略,推动非遗保护与校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