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利津县:构建“选育宣励”链条 厚植“好人沃土”
近年来,利津县将选树宣传“身边好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构建“广泛挖掘、精心培育、立体宣传、长效激励”的闭环工作机制,持续厚植“好人涌现的沃土”,推动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拓宽渠道“精选”
挖掘好人“源头活水”
利津县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着力构建覆盖广泛、反应灵敏的好人线索发现网络。一是激活基层“神经末梢”。充分发挥全县8个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单位、5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社区网格的触角作用,将好人选树工作融入日常走访和服务,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发现”,常态化收集来自基层一线的凡人善举。二是畅通推荐渠道。建立完善单位推荐、群众举荐、媒体发现相结合的多维推荐机制,鼓励群众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凤德利津”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积极推荐身边好人,挖掘平凡生活中的感人瞬间,形成“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的良性互动。三是构建动态“好人库”。对收集到的线索进行初审、核实,建立并动态更新县级“好人资源库”,目前已累计收集各类好人线索280余条,为后续培育选树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范流程“细育”
点亮好人“星光大道”
利津县注重好人的培育与提升,确保选树过程严谨规范,好人事迹立得住、叫得响。一是严格审核把关。对收集到的好人线索,遵循“逐级推荐、从严把关、优中选优”原则,通过宣传发动、初步筛选、实地核查、部门联审、社会公示等程序,确保事迹真实可信、典型过硬,确保评选结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二是实现梯队培育。建立从“利津好人”到“东营好人”再到“山东好人”乃至更高层级的向上推送机制,形成先进典型的可持续发展梯队。2025年,利津县7人荣登“东营好人”榜,10人入选“利津好人”,好人选树工作呈现层次分明、发展态势良好的局面。三是强化动态管理与服务。对“好人库”实行定期更新与回访制度,了解其工作生活状况及后续表现,及时更新事迹材料,对遇到困难的好人及时协调给予帮扶,体现组织的持续关怀,确保好人典型的先进性和生命力。
多维立体“广宣”
放大好人“示范效应”
为让好人事迹从“纸上”走进“心里”,好人精神深入人心,利津县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拓展传播矩阵。一是精心讲好故事。统筹县内媒体资源,对杨仕强、魏喜凤、刘金峰等先进典型进行深度挖掘和持续报道;同时积极向上级媒体推送,在人民网、齐鲁晚报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发声,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传播态势,提升利津好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文明实践融入日常。让好人从幕后走到台前,结合“学雷锋·当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举办道德讲堂、好人巡讲,邀请“津城大叔”赵卫东等好人代表走进社区、学校、机关单位,用朴实语言讲述亲身经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使榜样的力量可感可触、直抵人心。三是打造身边学习阵地。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广场、村居宣传栏等阵地,集中展示好人事迹,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引发情感共鸣,实现从“感动”到“触动”的转化。
健全机制“厚励”
涵养好人“生长生态”
利津县不仅注重选树宣传,更致力于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树立“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让好人有荣誉、受尊重。一是赋予礼遇尊荣。举办“好人”发布仪式,为好人颁发礼遇,并通过专题短片、现场访谈等形式展现其精神风貌,让他们感受到全社会的敬重,营造“学习好人、崇尚好人”的浓厚氛围。二是体现政策关怀。在重要节庆日走访慰问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在就医、出行、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便利,让好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三是推动价值转化。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和支持好人立足本职岗位持续发光发热,鼓励和支持好人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将道德影响力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形成“发现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良性循环。
热点信息
-
为持续送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和促进高校美育工作,10月14日至18日,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
-
9月29日,国家版权局公布了2025年中国版权金奖获奖名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申报的“国博衍艺——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