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济南:外“塑”内“修”,绘就经纬间文明新坐标
英雄山下,蓝天碧水、道路整洁;街头巷尾,秩序井然;模范引领、激励奋进……经纬之美,不仅美在姣好的“颜值”担当,更美在文明“气质”彰显,而这背后是济南把文明创建根植于城市发展血脉,以“塑形强基、凝心铸魂、为民惠民”三位一体的创建路径,推动老城区焕发“新面貌”、“道德灯塔”照亮精神家园、“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成色,让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文明蝶变跃升中持续攀升,书写了文明城市进阶的“济南答卷”。
塑形强基:老城区的“蝶变密码”
城市环境更宜人了,社区功能更完善了,停车更方便了,交通越来越有秩序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正在市中区的大街小巷里落地成景。
曾经的杆石桥街道乐山小区社区,“标签”很多,私搭乱建、绿地种菜、乱堆乱放、楼道贴满小广告、停车难……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老旧小区的典型,乐山小区社区在小区环境改善提升上直面问题、挑战难题,按照“拆、绿、疏、清”的思路,实施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整体推进,对小区展开环境综合整治。同时,精心打造中心广场1个,休闲小广场5个,增设小花坛微景观33处,不仅有效改善了辖区环境,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好去处。针对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街道和社区还联合交警、山东大学道路交通专家团队,对小区进行交通微循环改造,推行半封闭管理、“港湾式停车”,使居民停车更方便。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文明让城市更美好。在实现老城区蝶变新生上,市中区紧紧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市政设施提升、城市管理提标和公共秩序提效等内容,把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结合起来,精准施策,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乱贴乱画、乱堆乱放、飞线充电、空中“蜘蛛网”等突出问题,实现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提升。期间,全区年均整改各类民生问题1200余个,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凝心铸魂:文明实践里的“温度刻度”
市中区以“和润经纬”为笔,广泛开展群众身边好人好事选树和宣传,为整个城市标注下学习典型、争做典型的温暖注脚。
榜样的力量如星光闪耀。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裴树清以“孝心工资”激励身边人力行爱亲之举,以赡养英烈老人践行至孝大爱,用孝亲之心、不向陌路的实际行动诠释出“树高根深心清明,仁爱孝悌满怀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尊老、敬老、孝老、爱老的赞歌;“济南好人”李虎面对歹徒持刀行凶,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挺身而出勇斗歹徒,在刀下挽回了他人生命,拯救了一个家庭;济南市道德模范谭欣立足“小巷总理”这一基层工作岗位,以当好社区居民当家人、知心人、贴心人为己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行动绘就着老旧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为让德善之花在市中大地处处绽放,市中区以“五进”巡展,推动身边好人事迹宣讲走进学校、企业、社区,让“好人精神”从宣传栏里的文字,变成街坊邻里口中的“家常话”。
文明贵在养成、重在实践。市中区以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抓手,着力推动文明在实践中生根发芽。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00余处,并从区、街道、社区(村居)三个层面,组建2000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持续拓展和丰富现有阵地和队伍。
在实践活动主题上,结合“我们的节日”、“五为”志愿服务、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等主题,年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主题活动5500余场次,年均组织举办“一城大爱暖泉城·爱心集市”、睦邻市集、公益市集等18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辖区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广泛推行文明实践激励嘉许办法,探索文明实践“积分银行”、量化“实践指标”,使市中的文明土壤愈发肥沃。
在拓展文明实践广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品牌建设和文明实践项目培育孵化,打造了“和润经纬”文明实践品牌,相继孵化230余个文明实践项目,形成具有市中特色的“社区老饭桌”“幸福银龄”“法在身边”等49个文明实践品牌示范项目。其中打造的全市首个农贸市场里的文明实践驿站,先后被新华社、人民网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
为民惠民:幸福指数里的“文明答卷”
市中区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导向,让每一项创建举措都踩在民生的鼓点上,实现文化惠民更添幸福滋味。始终以服务群众为着力点,注重城市内外兼修,推动外在美与内在美完美融合,让城市更加宜居、宜学、宜业、宜游。
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建成8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9090个;深化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创新打造全市首个济南兴隆K15+教育联盟,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市前列。深化“康养市中”建设,提质升级养老服务,入选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和山东省“五床联动”试点区县。
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上,成功举办“2024潮燃商埠·济南开埠120周年”系列活动,建成济南开埠博物馆,打造红色研学精品线路8条;新改建泉城书房2家、新增泉城文化驿站5个、非遗示范社区14家,开展“大观有好戏”等文体活动300余场,获评山东省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
同时,以文化书院建设为切入点,广泛整合各类资源,先后建成家长学校118所、青年夜校5所,并引导优质教育文化资源下沉,引进文化教育类企业、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资源,人民群众在城市基层社区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面子”到“里子”的深耕,从“颜值”到“气质”的跃升,市中区正以文明为笔,在济南的城市画卷上续写新的篇章。这里的每一步前行,都朝着“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每一次蝶变,都印证着“城市与市民共生共荣”。未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经十路的车流、洒在社区广场上,这座城区的文明故事,还将在千万人的笑容里不断书写新的精彩。
热点信息
-
10月15日下午,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青岛中华文化学院)“国学进狱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第三十...
-
10月13日,山东省图书馆党委和山东博物馆党委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