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莒县:深化文化书院建设 打造全龄文化服务圈
莒县立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将文化书院建设作为提升文明实践服务能力和文化惠民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供需匹配、功能复合、服务全龄的文化书院体系,推动文化服务从“单向输送”向“双向奔赴”的跃升。
系统规划,织密网络,让文化书院“落地生根”。一是建强阵地,科学布局。以社区文明实践站为主要依托,融合望岳书院、尚美书房等原有社会书院资源优势,在城阳、陵阳街道等基础较好的11个社区率先试点建设社区文化书院,打造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书院服务矩阵。二是需求导向,精准配置。坚持“问需于民”,通过入户走访、线上征集、居民议事会等方式,系统梳理形成涵盖科普教育、技能培训、养生健身、文化传承四大类30余项的需求清单,各书院依据清单,在场所功能优化、服务模式创新、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靶向发力,确保书院功能实用、群众满意。三是数字赋能,延伸触角。探索依托有线电视智慧平台助力文化书院建设的可行路径,谋划打造涵盖书院活动直播、精品课程点播、文化动态展示等功能的文化书院专题栏目,推动线下活动与线上资源的互联互通,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便捷共享书院优质文化资源。
资源聚合,强化供给,让文化书院“枝繁叶茂”。一是内生培育。深挖社区“人才富矿”,积极引导文体特长居民组建“秋之韵”剧社、“墨香书画社”等兴趣社团20余个,形成“骨干引领、能人互学、新手参与”的社区文化内生循环机制,厚植社区文化土壤。二是外引提质。整合专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资源,组织行业专家、文艺名家、非遗传承人定期下沉书院开展授课指导、交流活动,发掘培育基层文化能人,通过“传帮带”实现“送文化”与“种文化”的深度融合。三是部门联动。加强各有关部门与书院之间的协同联动,联合卫健、文联、科协、老年大学等部门力量,开设“专家公益讲堂”,按需提供书法艺术、科学普及、养生保健等“菜单式”精准服务,有效链接行政资源与基层需求,实现优质资源精准下沉。
长效运营,打造特色,让文化书院“开花结果”。一方面,双轨驱动,激发运营活力。在保障公益普惠属性的前提下,创新探索多元可持续运营路径。推行“以场地换服务”机制,引入优质社会机构参与,打造“基础公益课普及+精品提升班深化”的双轨教学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学习需求。同时,联动新华书店等单位,引入优质图书资源与品牌文化活动,显著提升书院服务品质与文化吸引力。另一方面,特色赋能,释放品牌价值。推动书院项目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形成百花齐放格局。“德韵公心”书院创新推行“幸福合伙人”机制,联合学校、非遗工作室等多元主体,精心打造“周末课堂”“父母成长课堂”“老年学堂”等课程,构筑全龄学习圈,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东篱文苑构建“1个主阵地+3个特色主题馆+N个文化微点”的立体服务网络。重点实施“非遗薪传”项目,开设莒县过门笺雕刻、古法扎染等特色非遗课程,培育“小小非遗传承人”127名,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书香如意”书院精准聚焦宝妈群体需求,开设孕妈手工坊、电商直播带货技能培训等实用课程,助力50余名宝妈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增收,成为深受欢迎的“家门口的创富学堂”。
热点信息
-
8月6日晚,“石榴花开新时代 同心奋进新征程”十二师第二届兵地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兵...
-
2025年三亚乌鲁木齐旅游双城联动活动近日在乌鲁木齐举办。活动以热带海岛的炽烈碰撞丝路城市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