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构建复合型活态遗产立体保护格局 传承历史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4月7日,记者在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看到,身着绿军装的游客有的骑着颇具年代感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在红墙下悠然穿梭,有的俯身细细端详锈迹斑斑的展品和泛黄的老照片,沉浸式感受老一辈军垦人屯垦戍边的激情岁月。“在这里,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一个个老建筑、老物件见证了新疆和兵团工业的发展历程。”来自乌鲁木齐市的游客刘慧对记者说。
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位于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曾纺出新疆第一缕纱、织出新疆第一块布,在新疆和兵团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今,凭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创新文旅模式,该园区火爆“出圈”,成为当地热门打卡地。
“在城乡建设中,保护和传承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兵团住建局城镇建设管理处处长孙斌表示,近年来,兵团持续推进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构建起以师市、团镇、连队等复合型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的立体保护格局。截至目前,兵团拥有历史文化名城1座、历史文化街区4处,公布并挂牌历史建筑260余处,设置历史建筑保护标志牌242处,对233处历史建筑完成了测绘建档工作。
兵团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广泛。为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水平,兵团近年来相继印发《历史建筑普查、认定、保护与利用技术指南(试行)》《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团)名村(连)街区保护办法》,从历史文化遗产普查管控到保护管理等各方面,制定了详细且切实可行的措施。
与此同时,兵团多部门就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不断打出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组合拳”,着力推进保护和传承工作走深走实。2024年,兵团住建局编制《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对兵团历史发展脉络进行细致梳理,明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与管控要求;兵团自然资源局指导各师市、团镇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注重对中华文化、军垦文化遗产、遗迹的保护,严格划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红线;兵团发改委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建设;兵团文体广旅局用好国家文物保护资金实施文物保护项目6个,指导相关师市自筹资金对6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
此外,在城镇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兵团原汁原味保留了石河子市“八一”棉纺织厂街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街区、阿拉尔市老火电厂和纱厂街区、塔里木大学旧建筑群街区等一批老街区、老厂区,使城镇规划建设更具特色、更有魅力。对于部分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兵团督促各师市各相关部门在维持外观风貌、保留典型构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修复、修缮工作,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生活需求,让居民在老城区、老街区也能享受现代生活的美好。
“我们将持续做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在系统性保护、活化利用、专项评估监督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彰显新价值。”孙斌表示。
热点信息
-
4月7日,记者在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看到,身着绿军装的游客有的骑着颇具年代感的“二八大杠”自...
-
为抢抓2025“五一”假期文旅市场,整合文旅资源活动,激活假期文旅消费市场,4月23日,成都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