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党建引领推进“三全育人”模式创新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结合职业院校类型定位与工科院校办学特色,创新党建“一核四点”工作法,探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党政群团协同合作机制,形成协同育人新常态,推动“三全育人”模式创新。
一、“党建+目标”明确“五种特质”全方位育人目标
学院坚持将党建工作置于“三全育人”工作首位,以党建目标统领育人方向,精准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学院提出了“学生至上”理念和“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强调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福祉应当被置于首位,所有教育决策和资源分配都应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特长为目标;强调在学生管理中,学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与主体地位,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特长的可持续发展。学院每年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三下乡”等文体活动和志愿活动,通过美育、体育、劳育促进学生具备“生活人”特质;定期组织召开实习(就业)双选会、企业文化大讲堂等,培育学生具备“经济人”特质;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设计,开展职教活动周系列活动,培育其具备“技能人”特质;开设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学生具备“创业人”特质;面向学生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等普法教育,用好团代会、学代会,推进学生民主管理,培育学生具备“合格公民”特质。目前学院学生考取各类技能证书250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荣誉约350项,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二、“党建+平台”夯实“三个课堂”全过程育人阵地
学院持续推进党建培训、管理、创新及组织建设职能,推进育人资源的统筹整合,平台化系统设计育人方案。学院坚持分阶段全过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班级、进教材、进课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融入学生生活、融入校园文化,以“理论教学课堂、校内活动课堂、校外实践课堂”为载体,强化思政教育全过程和全视野的整体推进,使思政元素贯穿从入学到毕业、从校内到校外的全部育人阵地。在理论教学课堂中,学院坚持以理服人,筑牢课堂教学阵地,采用复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挖掘课程中的隐性育人功能,深入开展“两会精神进课堂”“廉洁教育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以感人的事迹引领青春梦想,以专业前沿的重大问题激励创新担当。在校内活动课堂中,学院坚持以文化人,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依托重大活动与重要时间节点,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活动全过程,建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教育体系,丰富思政课校园实践平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校外实践课堂中,学院坚持以行感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大课堂的育人作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活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和社会的火热熔炉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三、“党建+机制”构建“五大协同”全员育人格局
学院坚持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注重与各方面主动融合、密切配合、积极整合。学院紧扣党建与业务结合点,形成了“党委决策、班子领导、各方配合、共同参与”的“齐步走”机制以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党政协同、师生协同、家校协同、校企协同、评价协同。学院充分发挥党政联席会议的作用,在实施方面协同配合,对育人工作在思想方面协同引领、全面统筹,在重大问题方面协同决策,通过“学声直通车”“书记院长面对面座谈会”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校内校外各方积极参与的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师生协同就是切实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开展全员“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近2000名学生因此受益。学院将育人成效融入职称评审及业绩考核中,持续营造公平合理、公开透明、有效激励、管理规范的全员育人氛围。家校协同就是积极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推进家校深度交流,开展学生家长进校园暨“职业教育一堂课”“家长游校园”等暖心活动,构建家校合力育人体系。校企协同就是与企业资源对接,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开展“走进企业”等活动,践行“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育人模式,学院毕业生因综合素质高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学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客观、真实、全面勾勒学生的学业评价、成长评价等成长轨迹,将学生的综合表现协同整合成“学生自画像”,打通教学、育人、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信息孤岛”,构建具有记录、评价、激励、反馈功能的育人评价体系。
热点信息
-
12月30日,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左咀村文化广场上歌舞欢腾,喜庆热闹,2024年全国冬季“四季村晚”...
-
近日,2025年“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暨湖南省政协委员“履职为民连心汇”活动在邵阳县五峰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