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0余位知名学者汇集重庆,“郭沫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日期:2024-10-21
浏览:
来源:
作者:重庆日报
10月19日-20日,“郭沫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南大学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党委书记赵笑洁,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蔡震,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刘曦光等7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汇集重庆,展开思想激荡、学术碰撞。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于1938年12月27日来到重庆,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关怀下,他一直站在抗日救亡的前列,在重庆领导文化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在渝期间,他完成了学术论著《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十批判书》,以及《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的创作。
作为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19日上午,蔡震、王本朝、李斌、廖久明、周海波、赵现海、颜同林、咸立强8位学者依次作了《<甲申三百年祭>的出版及其他》《郭沫若的传统言说及新文化运动的第三条道路》《郭沫若与 1958年版<鲁迅全集>》等主题报告。当天下午,围绕《甲申三百年祭》、历史剧《屈原》、郭沫若的“人民本位”思想等议题,来自四川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们分成4个分论坛展开热烈研讨。
在20日举行的闭幕式上,4个分论坛分别作了小组总结,四川大学教授李怡对大会作了学术点评,并提出未来郭沫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郭沫若研究既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范畴,还是充满时代感的话语体系,需要我们不断在理论上提升,在实践中完善。”卜宪群在闭幕式上表示,同时,他对郭沫若研究今后的发展作出了三点展望:关注学术发展前沿动态,打破郭沫若研究的学科壁垒;传承老一辈学者的优良学风,培育郭沫若研究的新人;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构筑郭沫若研究的学术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20日召开的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新一届理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投票产生常务理事及负责人。卜宪群当选为新一届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党委书记赵笑洁,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蔡震,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刘曦光等7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汇集重庆,展开思想激荡、学术碰撞。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于1938年12月27日来到重庆,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关怀下,他一直站在抗日救亡的前列,在重庆领导文化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在渝期间,他完成了学术论著《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十批判书》,以及《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的创作。
开幕式上,潘洵回顾了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和北碚留下的战斗足迹,并表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郭沫若先生的思想与作品,不仅是对一位文化巨擘的深切缅怀,更是积极探索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19日上午,蔡震、王本朝、李斌、廖久明、周海波、赵现海、颜同林、咸立强8位学者依次作了《<甲申三百年祭>的出版及其他》《郭沫若的传统言说及新文化运动的第三条道路》《郭沫若与 1958年版<鲁迅全集>》等主题报告。当天下午,围绕《甲申三百年祭》、历史剧《屈原》、郭沫若的“人民本位”思想等议题,来自四川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们分成4个分论坛展开热烈研讨。
在20日举行的闭幕式上,4个分论坛分别作了小组总结,四川大学教授李怡对大会作了学术点评,并提出未来郭沫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郭沫若研究既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范畴,还是充满时代感的话语体系,需要我们不断在理论上提升,在实践中完善。”卜宪群在闭幕式上表示,同时,他对郭沫若研究今后的发展作出了三点展望:关注学术发展前沿动态,打破郭沫若研究的学科壁垒;传承老一辈学者的优良学风,培育郭沫若研究的新人;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构筑郭沫若研究的学术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20日召开的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新一届理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投票产生常务理事及负责人。卜宪群当选为新一届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
-
11月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落幕,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