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产业 儒家 释家 道家 产业 历史 地理

公开造福全球 海外中文古籍上网晒真迹

来源:传统文化网 作者:传统文化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9-22
摘要:近期,哈佛燕京图书馆宣布,该馆4200部、共约5.3万卷中文善本特藏的数字化工程历时10年,现已全部完成,公众可免费在线阅读。 哈佛燕京图书馆是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专门用于收藏与东亚相关文献的场所,其中特藏的中文古籍善本以质量高、数量多著称。将中文古
  近期,哈佛燕京图书馆宣布,该馆4200部、共约5.3万卷中文善本特藏的数字化工程历时10年,现已全部完成,公众可免费在线阅读。
  哈佛燕京图书馆是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专门用于收藏与东亚相关文献的场所,其中特藏的中文古籍善本以质量高、数量多著称。“将中文古籍善本进行数字化,并在网上向公众开放,这就是我馆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工程的目标。”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
  时至今日,以各种方式流传至海外的中文典籍数量已颇为可观,国内外相关机构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海外中文古籍的编目与数字化工作,共同期待着以数字化方式唤醒海外存藏的中文古籍,嘉惠学林。
  中外携手摸清“家底”
  目前,已知流传到海外的珍贵中文古籍主要分布在亚洲、西欧和北美地区,而要完全了解海外中文古籍的存藏状况,还有待于海内外加强合作,以获得更可信的数据信息。
  “我们计划在一两年之内,与中华书局合作出版我们中文古籍的目录。”8月15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副馆长兼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告诉本报,北美很多大学图书馆都在与中国国内一些单位合作,准备出版各馆的中文古籍目录,“就北美大陆来说,这个工作应该最近五六年就可以基本完成。”
  周欣平表示,晚清以降,不少中文典籍被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带到了西方;自20世纪初起,有些直接被海外学术机构采购;这些典籍十分珍贵,其中不乏国内已看不到的孤本。“这批材料对国外学界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大有裨益,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周欣平认为,当前海内外学界的一大任务,是进一步摸清海外中文古籍的存藏情况。
  这也正是《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出版项目一直以来的任务。该项目于2015年5月启动,由中华书局主持、海外藏书机构共同参与。除摸清海外图书馆存藏中文古籍的“家底”外,它的目标还在于促进散落世界各地的中文古籍善本以影印、数字化等形式重新面世。中华书局的张进向本报介绍了《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编纂工作的最新进展:北美地区的工作开展最为成熟,今年已经出了3种书,年内仍有出书计划;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在欧亚地区逐步展开合作。截至目前,签约合作的单位达到17家,正在商谈的有10家。
  免费公开造福全球
  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中文古籍的数字化与公开化正帮助世界越来越多地了解中国。
  “由传统向数字化转变是个大趋势,图书馆的价值体现在馆藏资源可供读者获取和使用。”郑炯文说。此次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项目的完成,便为海外中文文献资源数字化共享树立了典范。在互联网时代,哈佛燕京图书馆率先利用新技术将中文古籍数字化成果与读者共享,将大大造福全球学界和民众。
  “就像梁启超所说的‘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周欣平同样表示,“只有所有图书馆都做到免费公开,才能把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准提高,因为它方便了研究,方便了学习,也方便了大众。”
  “认识中国就要读中国的书”。周欣平说,“尤其在国外的学界,对这些古籍的研究是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保护工作有序推进
  海外中文古籍的保护与编纂并非易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目前,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对中国古籍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士。“总的来说,海外中文古籍保护工作的质量参差不齐”。郑炯文认为,“海外图书馆需要拥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才能做好这一工作。”
  郑炯文表示,在此前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工程的运作中,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经”“史”等部的工作上给予了帮助。“我们希望中国专家能定期来北美东亚图书馆访问,帮助整理、加工和维护馆藏古籍,在编目工作和抢救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
  对于这一难题,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的做法是“请进来”和“送回去”。“我馆与上海图书馆、中华书局有着多年的合作”。周欣平说,“一方面,我们请一些中国的古籍专家到美国帮助整理古籍善本;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把一些中文古籍送回中国,请国内相关专家团队协助整理。”
  “目前来说,已经数字化的古籍基本上都开放了,还没有数字化的也要逐步开始数字化再开放,这一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周欣平说。如今,海外中文古籍目录编纂已步入正轨,影印出版和影像数据库的建设也在有序进行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更清晰地看到海外存世中华古籍的辉煌全貌。
   整理海外中文古籍刻不容缓
  “有人说捷克国家图书馆藏有中文古籍,还有人说一批中文古籍从德国流传到波兰,不仅没有编目,而且保存条件很差。不断从海外传回来的消息,让我们的紧迫感与日俱增,《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必须尽早完成。”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介绍,根据学界的初步调查,海外中文古籍的总量超过300万册,除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的存藏情况相对明晰,很多国家是否存藏中文古籍尚属未知,更不用说存藏数量或保存情况了。
  据史书记载,隋唐时期,日本派出的遣隋使、遣唐使,每次回国时都会携带大量汉籍。一千多年来,无论是正常的文化交流、书肆贩售,还是强取豪夺、走私偷运,都使大量中文典籍流传海外。其中的一些典籍像《顺风相送》一样,是国内已经失传的珍稀版本。
  “存藏于海外的典籍,是中华灿烂辉煌文化的重要见证,是厘清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说。
  清末以来,几代学人通过各种途径屡次到海外搜求中文古籍,以书目提要、书影等方式将部分典籍介绍到国内。然而,他们凭借一己之力所寻访到的古籍,数量毕竟有限。随着岁月变迁,老一辈海外中文古籍藏家陆续离世,不少流传海外的中文古籍几经转手,保存情况令人担忧。
  “在国内,如果新发现一部古籍,即使不清楚它的价值,也不会轻易毁掉。但在国外遇到相同的情况,这些古籍很可能就被丢弃了。即使在藏书机构,中国古籍的存藏、整理、编目情况也不乐观。绝大多数海外图书馆中文馆员数量有限,无力系统整理馆藏中文古籍;有的甚至没有中文馆员;有的中国古籍只能被长期封存,处于自然消耗之中,更遑论保护修复。”在顾青看来,对海外中文古籍进行抢救性地整理,已经刻不容缓。
  从屡兴未竟到加速前行
  近年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各界重视,搜求海外中文古籍这项我国几代学人魂牵梦绕、屡兴未竟的事业,在众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下,正在加速前行。
  2010年,“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善本特藏资源库”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上线;2013年,《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4年,日本大仓集古馆藏中文古籍整体入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同在2014年,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一部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策划的“海外中华古籍书志书目丛刊”“海外中华古籍珍本丛刊”启动……此次《海外中文古籍总目》首批成果的发布,在这一系列成绩单上又增添了一抹亮色。
  “《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的目标是全面反映海外文献收藏单位现存中文古籍的品种、版本及收藏现状。目前的任务是分别编纂出版各图书馆的藏书目录,未来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统合。”顾青说,除了已经面世的三部目录,尚有多种已经进入出版程序,对于一些缺乏中文馆员的中小型图书馆,还聘请了专业人士作为协调人,协助相关编目、出版工作。
  在编纂馆藏中文古籍目录的过程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副馆长兼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惊讶地发现,该馆收藏的中文古籍竟有三万种之多,而原来的统计不过几千种。他不禁感慨,只有《海外中文古籍总目》这样的系统编纂,才能真正摸清海外中文古籍的家底。
  “为了确保能够编纂出一部海内外标准统一、体例一致、著录规范、内容详尽的古籍总目,《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在分类体系、著录标准、书影采集等方面都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接轨。”顾青希望,未来,这部《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的内容能够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公布,不仅为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便利,而且可以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立足点。

责任编辑:孙溪悦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