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溪行记”藏香厂:非遗“老手艺”变身致富“新产业”
在拉萨市尼木县吞巴镇的吞达村——藏香的发源地,几乎每家每户都掌握着非遗藏香的制作技艺。如今,一位来自东北的姑娘王馨屿,让这项千年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她创办的“溪行记”藏香厂,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手艺,更探索出一条非遗产业化的发展新路,为当地群众开辟了坚实的致富平台。
秋日清晨,阳光洒满吞达村,村民们陆续走进家门口的“溪行记”藏香厂,开启一天的工作。他们手法娴熟地将混合了多种纯天然香料与藏药材的香泥,填入特制的牛角工具中,轻轻一挤,一根根粗细均匀、笔直的藏香便悄然成型。经过自然晾晒与精心包装,这些承载着匠心与文化的藏香走向广阔市场,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重要依靠。
吞达村作为西藏著名的传统藏香原产地,至今完整保留着古老的制作工艺,许多家庭世代以此为生。为助力村民依托这一特色产业迈向更幸福的生活,“溪行记”藏香厂应运而生。
十年前,王馨屿被西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淳朴民风深深吸引,选择扎根拉萨。在此期间,她敏锐地察觉到国家级非遗——尼木藏香制作技艺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尽管它拥有千年历史、独特药用价值及纯净手工技艺,但因销售渠道单一,许多手艺人的收入十分微薄,”王馨屿回忆道,“于是我决定创立‘溪行记’,用现代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守护并传播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藏香厂成立后,迅速吸引了村民索朗尼玛和众多乡亲加入。通过专业系统的技艺培训,他们在家门口获得了稳定工作和可观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过去,大家常要远赴他乡打工,日薪仅170多元。如今在家门口就业,日收入能达到350至400元,”担任生产负责人的索朗尼玛感慨道,“以前受限于渠道,产品难以推广。现在通过直播等新方式,我们的藏香走向全国,厂年总收入已突破千万元。未来,我希望带动更多困难家庭共同致富,把藏香产业做得更强。”
为持续扩大尼木藏香品牌影响力,“溪行记”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针对不同消费需求,研发出多种香味与功效的藏香新品。同时,推出香粉、香包等衍生产品,进一步丰富生产线,增强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藏香厂已帮助近百名大学生通过直播带货传播家乡手艺,实现自主创业与就业。“我们的营业额从最初每年几万元,增长至几十万,再到如今突破千万大关,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努力与智慧,”王馨屿目光坚定地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助力更多尼木百姓依托家乡手工艺增收致富,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热点信息
-
在拉萨市尼木县吞巴镇的吞达村——藏香的发源地,几乎每家每户都掌握着非遗藏香的制作技艺。如今,一位来自...
-
10月22日上午,“2025年全国直播与短视频行业资源对接会暨黑龙江省网络视听与文旅产业融合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