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文学 文学 公益 大家 励志 故事 国学

鼎鬶亭落成 丁再献集骨刻文题联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丁再献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5-05
摘要:2023年5月3日上午,沂南县青驼镇北村热闹非凡,鼎鬶亭和孝德文化园落成,人们纷纷前往欣赏、祝贺。著名文化学者、作家、诗人、国学一级书法家、资深文旅专家、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楹联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2023年5月3日上午,沂南县青驼镇北村热闹非凡,鼎鬶亭和孝德文化园落成,人们纷纷前往欣赏、祝贺。著名文化学者、作家、诗人、国学一级书法家、资深文旅专家、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楹联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丁再献研究员,山东省商业系统书画家协会副会长巩天宗,山东省农行原办公室主任朱学先,临沂市和沂南县老领导王长利、姜良安、李遵刚、赵庆良、袁中东、高本欣、葛春亮、王友礼等专家学者及相关领导嘉宾参加了活动,省作协原老领导王兆山、杨文学等分别以不同方式祝贺。

     

        鼎鬶亭牌匾匾额为王有存教授取名,由东夷骨刻文字系统破译者和骨刻文书法艺术创始人丁再献先生集骨刻文字书写。鼎鬶亭碑背面是鼎鬶亭的历史简介,正面是北村发现的鼎和鬶的刻图,鼎鬶亭楹联:

        一鼎一鬶蕴聚先民智慧,
        百行百业彰扬时世文明


        由知名学者、楹联大家、中国楹联学会资深专家、沂南县诸葛亮文化研究会会长李遵刚撰联,丁再献先生集骨刻文字书写。鼎鬶亭纪念碑两侧楹联由王有存教授撰联:

        鼎鬶缶瓮七千岁,
        古道山庐一万年。


        丁再献先生用骨刻文字执笔亲书。

        鼎鬶亭为传统六角形建筑,红柱黄色琉璃瓦,配以黑色匾额和黑色联板刻有金黄色骨刻文字的楹联,整座凉亭小巧玲珑,古典高雅,工艺精美,堪称古建筑上品。

        山东是东夷文化核心地区,东夷人5000年前后创造了比甲骨文早1300多年的东夷骨刻文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青驼北村东南部,发现了鼎足、鬶足等生活器具残件,文物距今约7000~10000年。经进一步发掘认定,遗址面积达60000余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遗址。遗址命名为“北村古遗址”。是沂南县境内较早发现的东夷文化重要遗存。

     

        北村后有一道长3000米、宽500米东南西北走向的红泥土层,俗称窑泥。红泥细粘,杂质少,是新石器时代烧制鼎、鬶等陶器的最佳原料。

        北村烧制陶器的传统源远流长。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烧制的生活用陶器尚有罐、盆、缸等品类。北村窑民烧制的大陶缸高1米多,直径1.5米以上,工艺复杂,美观耐用,在临沂一带有很高的知名度。

       孝德文化园位于鼎鬶亭左侧,是二十四孝雕像群,左前排自左向右依次是王进喜、焦裕禄、白求恩、张思德及雷锋等英模雕像,后面正中是一座白色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上方刻有“孝德文化园”五个大字,牌坊正面两侧楹联由李遵刚先生撰联:

        孝行天下封贤圣,
        德化人间矗楷模。


后面两侧楹联由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巡视员王兆山撰联:

        寄鼎托鬶援引古韵壮时韵,
        宣德布孝趋推祖风襄世风。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也是文明大国,一直有"百善孝为先"的宗旨,孝文化源远流长,临沂作为红色老区,不仅拥有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孝文化也深入人心。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据说是元代福建省尤溪县的郭居敬所选辑,其中有7个孝子的故事就发生在临沂。

        沂蒙七个孝子故事分别为:1、负米养亲(孔子学生子路,鲁国人,今平邑人)2、单衣顺母(孔子学生闵子骞,鲁国人,一说是今平邑人、还有一说是费县汪沟镇人,其中汪沟镇闵家村有其故居纪念地,更有一说是济宁鱼台县大闵村人)。3、啮指心痛(孔子学生曾参,鲁国人,今平邑人)。4、戏彩娱亲(春秋末期隐士老菜子,居蒙山之阳)。5、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郯国人,今郯城人)。6、闻雷泣墓(王裒,三国魏东莞人,今沂水县人)。7、卧冰求鲤(王祥,晋朝时琅琊人,今兰山区人)。

      

        为振兴青驼乡村文化建设,全国著名高压氧医学家、建党百年山东百名功臣荣誉获得者、沂蒙老兵王有存教授省吃俭用,将多年来的积蓄70多万元投入到家乡青驼北村,先后修复了街道路面、疏通河道、重修金锔桥、建起了干娘亭、鼎鬶亭和孝德文化园等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使村民们幸福指数大大提高,为城乡文化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王有存同志这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令世人敬佩,有存同志的事迹将被沂蒙山人永久铭记。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