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湘西自治州】土家摆手舞引客来——湘西旅发大会非遗展演见闻
日期:2025-11-10
浏览:
来源:传统文化门户网
作者:杨元崇 郭朵朵
锣声震,鼓点急。11月8日上午,细雨中的龙山县苗儿滩镇惹巴拉景区迎来了一场非遗盛宴。第四届湘西旅发大会非遗展演在此启幕,激昂的摆手锣鼓声穿透雨幕,点燃了整个土家山寨的热情。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鲜明的文化符号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直以来,湘西州大力推动摆手舞的传承与保护,不断推陈出新,让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出圈”。
在惹巴拉摆手堂,上百名游客与当地村民携手围成一个大圆圈,随着鼓点欢快起舞。土家儿女们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协调配合下,通过扭、转、屈、蹲等动作组合,生动再现着挖土、撒种、薅草等农耕场景。
“舍巴嗬!”随着领舞师傅一声号令,舞阵瞬间活跃起来。“挖土要弯腰,撒种要扬手,薅草要侧身。”摆手舞传承人一边解说每个动作的农耕渊源,一边示范要领,“双手要像风吹稻浪般摆动,膝盖微屈,脚步要稳扎。”来自广东的游客林志远学得格外用心:“原来看村民跳觉得简单,亲身体验才发现每个动作都暗藏门道。”
摆手舞摆姿流畅、自然大方。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甩同边手、走同边脚是区别于其他舞蹈的最主要特征。其间有锣鼓伴奏和摆手歌穿唱,是歌乐舞浑然一体的民间艺术。
该村人人会跳摆手舞。每逢喜庆节日,惹巴拉的男女老少齐聚摆手堂,跳起摆手舞。随着“土家探源之旅”精品线路的开发,常态化的摆手舞体验活动让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了近两小时,实现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守住了文化根脉,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信息
-
锣声震,鼓点急。11月8日上午,细雨中的龙山县苗儿滩镇惹巴拉景区迎来了一场非遗盛宴。第四届湘西旅发大...
-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公室支持,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