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让百年瑶族村恢复传统风貌
79岁的陈和金每天早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村里转悠,看看民族特色村的建设进程如何。这里是景德镇市唯一的瑶族少数民族村——乐平市浯口镇瑶冲村。多年来,村民们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政府引导,实施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通过不断恢复、挖掘瑶族文化,使瑶族风情得以有限恢复,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传统文化底蕴正逐渐消失
瑶冲村位于浯口镇最南端的虎山脚下,乐安河边,是一个以瑶族村民聚居为主的小山村。该村依山傍水,民风淳朴,村里共居住了25户97人(其中瑶族户口69人)。据该村族谱记载:清朝光绪年间,一支瑶族群众队伍从福建漳州迁徙至现在的浯口镇瑶冲村,他们在这个山旮旯安居,一百多年来,一直以传统农业耕作和狩猎为主谋生。新中国成立前,先辈一直与老家保持往来,并用瑶族语言进行沟通。
“那时,我们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等都保留着瑶族传统的习俗。”陈和金说,后来,瑶冲村与福建老家逐渐中断来往,与周边村庄联系密切。为了方便生产生活,瑶族村民逐渐使用浯口镇当地百姓方言,衣着和部分风俗也融入了当地。
村干部告诉记者,如今,瑶族婚俗文化、服饰、刺绣等手工艺品濒临失传。具有民族特色的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濒临倒塌,一些瑶族群众对彰显民族特色的建筑已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村旁建了新的楼房。外地人来到瑶冲村,很难将它和少数民族村联系到一起。不仅如此,几年前的瑶冲村,基础设施差,雨天村道泥泞,天晴灰土弥漫,粪草随处可见。
抢救保护瑶族传统文化
“尽管如此,瑶冲村依然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价值。”浯口镇干部江国英介绍,瑶冲村的现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
改变村容村貌,恢复瑶族风情,首先要优化村庄环境。近两年,该村着力改善村庄环境,通过硬化、绿化、美化庭院及改水、改厕和改造居住条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粪草随处堆,畜禽满街跑”的状况。
环境变美了,瑶族群众仍不满足现状,他们希望祖辈的风俗文化、民族风情能够发扬传承,并且成为增收致富的一条新路。
2018年5月,瑶冲村瑶族民族特色村建设项目正式动工,该镇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发掘、整理瑶族特色建筑符号,抢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在维修、保护时保持其历史面貌;对没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运用瑶族彩绘技艺,采取“穿衣戴帽”方式进行仿古嫁接改造,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与此同时,当地还积极发掘瑶族文化元素,歌舞《请到瑶冲来》获江西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村歌比赛(景德镇赛区)第一名。
打造瑶族村的特色品牌
“我们力争打造一个集特色民区、特色文化、特色产业为一体的亮点特色村。”江国英说,接下来,瑶冲村将充分发挥特色村寨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重点发展“风情游”等原生态休闲旅游,通过招商带动,将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娱乐等项目,重磅打造“瑶族村”的旅游品牌。
据介绍,该项目以复兴瑶族民俗文化为主线,自然生态山水为依托,以“瑶家风情体验、自然观光、旅游服务配套”三大功能点为重点,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分为3期建设。其中,第一期投资1200万元,以特色民居保护为重点,对全村新旧房屋进行瑶族风味改造,全面还原瑶族特色村寨容貌,打造美丽宜居环境。
截至目前,一期建设已基本完工。全新整洁的瑶族特色房屋、全新的污水处理系统,再加上环绕村寨的青山绿水,瑶冲村犹如世外桃源。
“整个项目预计6月份全面完工,届时欢迎大家在这里穿瑶服、住瑶居、听瑶歌、品瑶膳,体验独特韵味的瑶族文化。”江国英说。
热点信息
-
12月6日至7日,泰山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座谈...
-
11月18日,2024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族婚宴十八说”培训班开班,来自海南藏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