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221天“拔海而起” 设计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港珠澳大桥23日正式开通,东、西人工岛也开始忙碌起来,作为集办公、监控、隧道救援养护等多功能的综合体,人工岛不仅是桥、隧的连接点,还肩负着整个大桥的正常运营工作。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我国首条外海沉管隧道,不仅需要在松软地基上建成当今世上最长、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还要在水深10余米且软土层厚达几十米的深海中建造两个人工岛,实现海中桥隧转换衔接。
“20多米厚的海底淤泥、外海没有任何掩护,在这样情况下建设两座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在国际上都非常少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程师、质量总监刘亚平表示,“但是我们不仅克服了现实的种种困难,还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成岛’的目标,创造了外海筑岛的一项世界奇迹。”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期缩短两年人工岛“当年开工、当年成岛”
“人工岛一边连着海底隧道、一边连着大桥,‘稳’是最基本要求,如果有一点沉降或是移动,都会牵一发动全身,使隧道漏水或把桥梁拉坏。”刘亚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深海筑岛要求尽量少用船舶、尽量简化工艺,而且要实现环保、确保质量、确保工程进度。
国内在外海快速成岛这个领域的技术积累几乎空白,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打下连接桥、隧的至关重要一环摆在了大桥建设者们面前。
“要在20多米厚的淤泥上建两个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如果用常规的抛石或者沉箱技术,意味着将有800万立方米的淤泥将被清理走,这不仅对海底的环境破坏严重,并且工期太长、在通航繁忙的伶仃岛航道附近水域安排大量船舶施工风险过高。”刘亚平坦言。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上千次论证,大桥设计者们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了大直径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缸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具体来说,就是以大的钢圆筒止水围岛,岛内填入砂料并加固地基,圆筒外再用混凝土等加固防护。”刘亚平表示,两个人工岛采用120个直径22.5米,最高50.5米、重达500吨的钢圆筒、以及242个副格、每个钢圆筒都相当于一栋20层高的住宅楼。
仅用半年时间,两个人工岛“拔海而起”,与传统工艺相比,减少淤泥开挖量近千万立方米,节约建设工期两年多,创造了人工岛建设的奇迹。
人工岛设计突出传统文化元素
“这两个岛是一个集多项实用功能的综合体,其中包括多个行政部门的办公需求、监控、隧道救援养护等。”港珠澳大桥岛上建筑设计负责人冯颖慧表示,海关、边检、海豚监控中心、海事、交警等部门都会在岛上进行办公。
其中东人工岛未来将对市民开放旅游观光项目。“来到这里,在海里会看到号称‘海上熊猫’的白海豚,它们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浮到海面换气;在天空中,每隔一分钟会近距离看到世界上最忙碌的航线之一——香港机场起飞、降落的航班。这种景观都是非常难得的。”冯颖慧表示。
站在东人工岛向大桥一侧望去,两个青铜大鼎伫立在港珠澳大桥桥头。“在另一侧还有两个一样的青铜鼎”,冯颖慧说每个青铜鼎都有它自己的名字和故事,“蛟龙出海、梦缘伶仃、筑岛奇迹、海底绣花,这些鼎的浮雕、纹理样式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我们提取这些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个回忆。”
在东人工岛上,记者还看到了很多体现中国文化的装饰和细节,“因为这座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所以希望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冯颖慧表示。
热点信息
-
记者6月18日从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山东省近日启动首届美丽村居民宿设计大赛,旨在推进乡村旅游集...
-
日前,故宫博物院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第三期公益合作发布暨景福宫研究性保护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