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建筑 建筑 姓氏 节日 风俗 文字 民族

济宁潘家大楼成民国风情博物馆

来源:《文化周末》 作者:崔璐 赵星灿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9
摘要:位于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路上的潘家大楼,是一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建筑。这座由军阀潘鸿钧建造的私邸,是民国时期济宁地区最大的私家官

    位于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路上的潘家大楼,是一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建筑。这座由军阀潘鸿钧建造的私邸,是民国时期济宁地区最大的私家官邸。近日,潘家大楼修缮保护工程阶段性完工,为了再现济宁的民国风情,济宁市文物局将潘家大楼重新布置为“济宁民国风情博物馆”,且定于5月1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参观。记者来到修缮后的潘家大楼,感受这座百年建筑修缮后的风貌。

   

  公开征集民国时期文物

  根据《潘家大楼民国风情博物馆规划设计方案》,最初作为潘鸿钧和妻妾住所私宅的潘家大楼,今后将变身为集老戏院、老酒馆、老邮局、民国名人展等代表济宁民国风情特色的聚集地,完整地展现济宁在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概况,同时潘家大楼也将成为济宁市民文化活动的新地点。

  3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古槐路上的潘家大楼。此前修缮时,大楼外的围栏已经被撤掉。走进楼内发现,大楼中的装修工作已基本完成。工作人员介绍说,修缮后的潘家大楼,完全是按照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复原的,使这座大楼看起来既是新的,又有着浓厚的民国时期味道。大楼一层中央是一大片空地,上方悬挂着一排排大红灯笼,显得十分的喜庆。中央空地四周是一圈走廊,从栏杆到檐角,那些木质雕花修旧如旧,依然保留着原有的风格。

  

  记者还注意到,一些不属于民国时期的规制被改正过来。另外,楼内的砖瓦也都是按照当初的要求制作的。中央空地四周,分上下两层是围了一圈的房间,这是曾经潘鸿钧和他的姨太太们居住的地方。一个个房间走过,里面的墙壁也被重新粉刷,但内部装饰还没有完全完工,也还没有进行相关的布置,但那些民国风格的门、窗,显示着这座建筑的独特风情。目前,潘家大楼还只开放了一楼供市民参观,二楼暂时还没有开放。

  

  潘家大楼是一座连体四合院,现在还保留到了三进的状态。在江北,像这么一座东西合璧、保存完善的建筑,是非常罕见的。潘家大楼在思想和形体上,都是那个时代文化符号的一个典型代表。修缮以后,潘家大楼将会在文化惠民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一个展现民国风情的博物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市文物局把民国时期的文化特点、济宁地域文化特点,以及一些现在盛行的文化品牌的理念融合在一起。今后,潘家大楼的一楼将会出现一个老戏院,进行文化惠民演出,让市民百姓茶余饭后有一个消遣的去处。此外,以后在这里还可以进行文物拍卖,也是一个令人期待的亮点。

  

  为了丰富潘家大楼的展示内容,使散存民间的文物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发挥文物收藏、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潘家大楼展示馆目前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民国时期的文物。征集范围包括:蕴含民国时期济宁地方特色,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构件、碑刻、雕塑等重要实物;与济宁市民国时期有关的实物,济宁市历史人物的遗物、作品、手稿和有关文献;民国时期的书籍、字画、老照片等;民国时期的陶瓷器、钱币等;与济宁有历史渊源的艺术家的作品及济宁民国时期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化妆品、日常用品。征集方式以社会捐赠为主。接受个人、团体捐赠,所有捐赠者均颁发荣誉证书,潘家大楼展示馆将在展览展示中标注捐赠者的姓名及有关信息。

  据工作人员介绍,潘家大楼展示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民国时期的文物刚刚开始进行,目前还没有收到捐赠。而在3月13日上午,《文化周末》接到一位兖州区市民打来的电话,他说自己收藏有一些民国时期的物件,有捐赠的意向,记者随后向他转告了潘家大楼方面联系方式。

  

  当所有历史情节都变成如今的书本,依然不变的是潘家大楼内那满庭的书香,因为历史本来就是一部教科书。现如今,潘家大楼已改建成一座具有民国风情的博物馆,已不单单是一座古建筑,将全面展示这座建筑所记载的历史,为古城济宁增添出又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设计精巧、匠心独运的建筑风格

  潘家大楼是一组规模雄伟宏大,气势威严,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3985平方米,楼堂房舍计180 余间。大楼座北朝南,平面布局对称排列,由大门、厅院、四合圈楼院落及东西跨院组成。大门前面有一道砖石结构的影壁,做工十分精致。大门为垂珠门楼,两侧建八字墙,门前左右安放两尊雕凿细致的青石圆雕石狮。前厅为硬山式建筑,东西厢房各5间,由明间过厅进入主楼院落。过厅与腰厅相连,可通北楼院。此门平时不开,需绕东便道的二门而行,只有逢重大节日、仪式方开此门。

  

  潘家大楼现存建筑有腰厅院西厢房3间,群楼院为此楼主体建筑,构造别致,十分讲究,南楼上下两层各7间,东西配楼上下两层各5间,对称排列,为硬山式二层建筑,均长17米,宽6米,灰瓦覆顶,相连处均有回廊相接,四面楼均设木质护栏。北楼上下三层,一、二层上下各7间,三层周设回廊,连廊7间,长27米,宽9米,高14.5米。四合圈楼中间天井上方覆盖木质天棚藻井,由四周圈楼悬挑梁枋承托,四周立面安装玻璃窗扇采光。顶棚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覆斗形木构架,在覆斗造型下装饰木板面层,上部为庑殿顶形式木构架。四角各开天窗,将四合楼连成一个整体,雕梁画栋,独具匠心。楼之两端,即四角隅空间,均有耳房组成楼梯间,拾级而上,可达楼上任一房间。三楼更为讲究,亦为7间,周设游廊,中间墙壁全木结构,玻璃门窗,顶脊空心砖垒成,两端饰螭吻,灰瓦覆顶,精雕细刻,民族风格突出,也是全楼的最高点,通高14.5米。

  曾经辉煌一时的潘家大楼

  建造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潘家大楼,并非一幢孤立楼房,而是一组四进四出的四合院。它的主体建筑是东西南北四面相通的三层圈楼,其高度居全城民居之冠,鹤立鸡群般耸立在北门大街,它就像粗瓷器里混进了个细瓷大碗一样,既富丽堂皇又绚丽多彩。

  

  潘家大楼的主人潘鸿钧,字子和,又名伯钊,系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中央军第一旅旅长,长期驻防济宁。1921 年奉命出征湖南,与军阀唐继尧部队作战,大获全胜,因而发了战争横财,回来后建了这座豪华私邸。1927 年,北洋军由武汉进入河南,潘奉命与冯玉祥将军的二十五师激战,因受蒋介石部队的夹击,全旅溃败,潘在汽车内被击毙,产业随之殆尽,潘邸遂沦为后来的军政要员占驻。由于战争频繁,潘家大楼其后又被各个时期军政要人轮番占据。先后有李季才、张树林、李汉章、韩复渠等,均曾住过此楼。国民党的专员公署、日伪时期道尹公署,也曾长期占用。1946 年,济宁第一次解放,这里设置冀鲁豫第七专员公署,专员马继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省长)、副专员秦和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当时万里同志任冀鲁豫第七地委书记、七分区政委,曾数次在此主持地专联席会议。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济宁市(后为市中区)公安局和济宁地区(后为济宁市)商业局共同使用,负责管理和保护。

  

  现在的潘家大楼只余当时的主楼,其他建筑经受不住岁月的流逝,慢慢斑驳、损毁,最终消失。像不少曾经的深宅大院一样,“深院锁清秋”的潘家大楼里,也有一些暗香浮动的故事,至今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放眼满城摩登大厦的济宁,在古槐路北首西侧默然伫立着一座古楼,青砖围墙、灰瓦覆顶、木雕门楼,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静观世事浮沉。

  艺术魅力独特的潘家大楼

  潘家大楼作为近代建筑遗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自从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大批西方建筑接蹱而至,西洋建筑技术和建筑类型涌入我国,从而加速了中国建筑的急剧变化。潘家大楼砖木结构的建筑,充分体现了民国初期的建筑风格,既有古代建筑的砖瓦兽件和雕梁画栋,又有近代建筑的楼梯、栏杆、玻璃门窗、人字屋架,是一组融合古代和近代建筑风格的经典建筑。

  

  大楼布局中轴对称,错落有序,虽历经近百年风雨,风姿依旧。作为一处优秀的近代建筑,潘家大楼是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的重要实物例证。该大楼的屋顶形式多变,既有硬山顶,又有四坡顶。屋架木构既有抬梁式,又有人字架。墙体门窗砖券,有半圆砖券、拱形砖券、车棚券和平券。这种近代建筑形式与材料的出现,传统建筑材料与近代建筑结构形式的结合,充分反映了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该建筑设计巧妙,外观庄严宏伟,砖墙砌体做工颇为精致,檐下木雕装修独具匠心,色彩搭配谐调,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据济宁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在中国的建筑史上,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民国时期虽然年代比较短,但潘家大楼却是这个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原本潘家大楼不属文物局管理,2014年的6月过渡到管辖范围。之前的潘家大楼存在着裂痕和漏雨的情况,近百年的房梁腐烂严重,有的甚至已断裂,而且楼体的木结构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做了大量的修复工作。

  历史的车轮碾过,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烟消云散。近一百年的时间,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座独具特色的私人宅院,虽几经变迁,却依然顽强地留存了下来,并在今天再次成为可供市民涉足的文化园地

 

责任编辑:晓彤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