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国学 文学 公益 大家 励志 故事 国学

传统文化教育要下好“三步棋”

来源:满洲里文明网 作者:晓强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1-27
摘要:时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不可否认,传统文化进校园弘扬传播,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笔者拙见,传统文化进校园不能盲目跟风,更应精准施教、注重应用。传统文化进校园应该走好学什么、如何教、贵在用的三步棋。 取其精华,选择好学什么。直言不讳,
时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不可否认,传统文化进校园弘扬传播,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笔者拙见,传统文化进校园不能盲目跟风,更应精准施教、注重应用。传统文化进校园应该走好学什么、如何教、贵在用的“三步棋”。 
  取其精华,选择好“学什么”。直言不讳,传统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推动社会前进的、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华;也有过时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阻碍前进消极的糟粕。哪些传统文化可学、进而“学什么”,需要教育部门的深思。相关部门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教育原则,将传统文化加以分析和整理,对传统文化深入甄别和筛选,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幼、小、初、高等学生认知规律,相互衔接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将符合时代潮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育重点,确保进校园的文化内容的健康、优秀和适用。书本之外,除了古文经典外,将传统戏曲戏剧、非遗文化、民俗风情、书法、国画、民乐、中医药、武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更着力培养学生对中秋、重阳、清明、春节等文化传统节日及习俗,传统礼仪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立体化认识和感知度,更为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科学设计,把握好“如何教”。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是现场,课堂是阵地,教师是基础,仅靠“黑板教学”和“死记硬背”实为囫囵吞枣。传统文化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对课程、教材、教师、教学以及评价等诸环节进行整体设计、科学论证。传统文化进校园应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教学,比如,开展艺术演出、展览展示、讲座演示、经典赏析、参观访问、参与体验等活动,或充分利用文化场馆、非遗传承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等各类文化场所,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对传统文化进行360°全景展示,满足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通过把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兴趣与考评、语文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各学科隐含的丰富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人文涵养。从网红的“史记体”评语,到风靡的“校园大精小怪”系列读本,实践证明,把握好“如何教”需要师者必须既懂得传统文化教育之“道”,又懂得传统文化教育之“器”。 
  学以致用,实现好“贵在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可谓“学而不用则废”。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亦是如此。的确,传统文化更强调完善人格,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君子为终极目标,树立学生的民族精神、崇高品格的培养。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传承传统文化,获得人格及精神上的涵养及升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于此,让学生们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思想并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目标的归宿。与其“八股式”被动学习,不如学生自我主动探索,而要学生华丽转身,则需要师者课堂上注入浓浓情感之墨,在生活中以身示范,用传统文化滋润学生的实践言行。 
  传统文化教育事关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大计,切勿刻板而要走心。下好传统文化教育的“三步棋”,是教育沉稳厚重的精神之思。
责任编辑:张晓彤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