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国学 文学 公益 大家 励志 故事 国学

重庆最美家书是对传统文化的拯救

来源:未知 作者:秋水寒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0-24
摘要:(原标题:【治国理政地方谈】重庆最美家书是对传统文化的拯救) 秋水寒 10月21日,第二届九童圆梦?寻找最美家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川区第三中学举行。活动将组织全市在校中小学生,特别是乡村学校的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同时号召广大市民参与关爱困

(原标题:【治国理政地方谈】重庆最美家书是对传统文化的拯救)

秋水寒

10月21日,第二届“九童圆梦?寻找最美家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川区第三中学举行。活动将组织全市在校中小学生,特别是乡村学校的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同时号召广大市民参与关爱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公益活动

古语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思亲寄情的重要纽带,几千年来,人们通过家书的方式来承载亲情,遥相祝福,一纸家书,可能仅仅寥寥数言,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留存下来的著名家书有很多,如《曾国藩家书》,就是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等传授给子孙。如梁启超的家书,通过书信注重加强对孩子们的知识训练,和他们平等地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使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再如《傅雷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再比如近期展出的长征家书,无论是时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英勇就义前写下的绝命家书,还是不知名战士写给父母的情真意切的普通家信,无不包含着难舍的儿女情长和崇高的革命信仰。由此可见,家书在古代所起的作用不容低估。

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家书已慢慢在生活中淡化甚至消失,人们的通讯方式由原来的书信相寄,发展到如今的手机、电话、电脑等多种载体,其方式也变成了短信、语音、视频等,可以说这些方式对情感的传递既快捷又方便,但在达到这些目的的同时,却总让人感觉到缺失了点什么。那就是如今碎片化的表达,让通过家书所寄托的中国文化之厚重已不复存在。

在以前有家书的时代,无论过了多久,捧起那泛黄的家书,总能闻到那岁月的留香,触碰到那久违的情感,然而如今随着电脑和手机中视频、文字的逝去,那种情感已不可长久留存。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失去,也是情感无法物化的遗憾,是时候唤醒人们对家书的美好记忆了。

应该说,重庆市在中小学中开展的这种寻找最美家书活动,就是通过组织行为,力图重拾那份家书的纯真与美好,让孩子们特别是留守儿童重新拿起笔来,传递思念与亲情,交流思想与情感,畅谈理想与人生,虽然文笔稚嫩,却能从小在孩子的心目中保留下这份纯真,无形中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作用。

家书寄托家庭情感、传承中华文化、承载文明价值。在当今社会沟通工具越来越便捷发达,但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却愈发困难的前提下,重庆寻找最美家书活动可谓来得及时,如今这个活动已连续开展了两届,发掘出一大批最美家书,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拯救令人感动。期待各地都能像重庆学习,从中小学生中做起,号召孩子们写家书,也期待“寻找最美家书”活动能将这份久违的家庭亲情重新捡拾起来,把家书这个文化传统发扬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