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
威海职业学院:“四个结合”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近年来,威海职业学院通过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政小课堂与实践大课堂相结合”“日常教育与特殊节点教育相结合”“全员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的“四个结合”模式,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筑牢国家安全教育主阵地
学院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国家安全教育尤其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篇章和内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设置专题,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知识融入思政课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常识等。除思政课外,学校还注重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合理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如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融入网络安全知识、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讲解经济安全相关内容等,将国家安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国家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安全意识,实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全方位筑牢国家安全教育主阵地。
二、坚持“思政小课堂与实践大课堂相结合”,提高国家安全教育实效性
学院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与教育实践基地,如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威海市方志馆等,与之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开展沉浸式教学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深入了解国家安全的历史与现状,深刻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理论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知识竞赛、辩论赛、短视频演绎、舞台剧等形式传播总体国家安全观,注重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课程内容置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共情”,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红色家书活动与思政课融合,通过同学们沉浸式表演再现了革命先辈以身许国、无惧牺牲、砥砺前行的艰苦而光辉的岁月,展现了青年学生赓续红色基因的情怀与追求,唤醒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心认同,促使学生知信行统一。
三、坚持“日常教育和特殊节点教育相结合”,集中宣传教育提升影响力
学院将国家安全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开设国家安全教育相关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安全形势,培养其敏锐的国家安全意识。聚焦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包括举办国家安全主题展览、开展国家安全系列竞赛、邀请专家学者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大课、组织暑期师资培训与学生研学活动等。同时,利用校园新媒体、宣传栏、电子屏等载体,广泛宣传国家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校园国家安全教育氛围。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在参与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安全知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扩大国家安全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四、坚持“全员教育和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精准施策提升教育针对性
学院通过构建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与责任感。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同时,学校还注重针对学生党员干部、“青马”分子以及定向培养警士军士等重点人群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党员干部和“青马”分子,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组织研讨交流、安排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其成为国家安全教育的骨干力量,发挥其在学生群体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对于定向培养的警士和军士,学校结合其专业特点与未来职业需求,开展更加系统、深入的国防安全、军事安全等方面教育,强化其国家安全意识与军事素养,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精准施策,提升了国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了重点人群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与水平。
热点信息
-
河南省方城县自然资源局会同县委办、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等部门在方城主要步行街联合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
-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根据2025年山东省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宣传周统一部署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