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
阳信:800名师生济南解放阁红色研学
日期:2023-04-21
浏览:
来源:
作者:翟成新 冯清
4月19日, 阳信玉友学校的800多名师生和部分学生家长在董事长郝玉友的带领下,驱车150多公里到济南解放阁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解放阁是济南战役中解放军攻克济南时的攻城突破口。1963年,政府利用当年济南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攻城突破口处,砌筑台基,以纪念济南战役的胜利。1986年9月解放阁落成,连台基高34.1米,建筑面积617.2平方米,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式。鎏金的“解放阁”三字石刻和牌匾,分别镶嵌在台基西、南两侧和高悬阁之二层门额,为陈毅元帅题写。台基东侧贴壁立《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镌刻着战役中壮烈牺牲的3764位烈士的英名。

站在巍峨的解放阁前,陈毅元帅题写的“解放阁”牌匾格外庄严肃穆。全体师生整齐列队,齐唱国际歌,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和哀思。
师生们先后参观了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纪念大厅、观瞻厅等主体部分,重温了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的壮烈历史。纪念馆内陈列的各种照片、文献资料等珍贵文物仿佛把队员们带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被革命烈士顽强拼搏、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深深触动,并对他们肃然起敬。大家在革命文物前纷纷驻足,战士们曾经穿过的衣服,戴过的头盔;用过的步枪、手榴弹和弹夹……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记录着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也诉说着革命先辈的光荣梦想。馆内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老照片,全面立体展现了先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深入了解了当年为解放济南壮烈牺牲的解放军战士英勇事迹,真切感受了济南战役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辉煌历程,被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精神所震撼,感悟革命成果与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阳信县玉友学校是滨州市第一家民营学校,驻地西郝村位于阳信、庆云、乐陵三县交界处,由于交通不方便,孩子们上学困难。 “绝不能让自己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玉友学校董事长郝玉友告诉记者,从小没上学的他,萌生了自己出资办学的念头。2001年6月,自己在村里征用了100多亩慌碱洼地,投资1500多万元开始建设学校,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教学大楼,并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国家一类标准的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现代化的微机室、音乐教室、学生公寓、教师宿舍也一应俱全,这在当时条件是最好的,在鲁北一代引起轰动,这是滨州市第一家高标准的私立学校。最近,又通过了全省规范化学校验收。
现在,学校成为一家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以留守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寄宿制学校,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占80%多。最近,学校又投资800多万元建起高标准的100多套教师公寓和留守儿童宿舍,以留住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享受最好教育。
郝玉友还陪同800多名师生和部分学生家长到济南动物园、千佛山等地进行了参观游玩,亲近大自然,感受泉城之美丽。
(翟成新 冯清)
解放阁是济南战役中解放军攻克济南时的攻城突破口。1963年,政府利用当年济南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攻城突破口处,砌筑台基,以纪念济南战役的胜利。1986年9月解放阁落成,连台基高34.1米,建筑面积617.2平方米,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式。鎏金的“解放阁”三字石刻和牌匾,分别镶嵌在台基西、南两侧和高悬阁之二层门额,为陈毅元帅题写。台基东侧贴壁立《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镌刻着战役中壮烈牺牲的3764位烈士的英名。

站在巍峨的解放阁前,陈毅元帅题写的“解放阁”牌匾格外庄严肃穆。全体师生整齐列队,齐唱国际歌,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和哀思。
师生们先后参观了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纪念大厅、观瞻厅等主体部分,重温了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的壮烈历史。纪念馆内陈列的各种照片、文献资料等珍贵文物仿佛把队员们带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被革命烈士顽强拼搏、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深深触动,并对他们肃然起敬。大家在革命文物前纷纷驻足,战士们曾经穿过的衣服,戴过的头盔;用过的步枪、手榴弹和弹夹……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记录着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也诉说着革命先辈的光荣梦想。馆内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老照片,全面立体展现了先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深入了解了当年为解放济南壮烈牺牲的解放军战士英勇事迹,真切感受了济南战役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辉煌历程,被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精神所震撼,感悟革命成果与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阳信县玉友学校是滨州市第一家民营学校,驻地西郝村位于阳信、庆云、乐陵三县交界处,由于交通不方便,孩子们上学困难。 “绝不能让自己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玉友学校董事长郝玉友告诉记者,从小没上学的他,萌生了自己出资办学的念头。2001年6月,自己在村里征用了100多亩慌碱洼地,投资1500多万元开始建设学校,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教学大楼,并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国家一类标准的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现代化的微机室、音乐教室、学生公寓、教师宿舍也一应俱全,这在当时条件是最好的,在鲁北一代引起轰动,这是滨州市第一家高标准的私立学校。最近,又通过了全省规范化学校验收。
现在,学校成为一家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以留守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寄宿制学校,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占80%多。最近,学校又投资800多万元建起高标准的100多套教师公寓和留守儿童宿舍,以留住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享受最好教育。
郝玉友还陪同800多名师生和部分学生家长到济南动物园、千佛山等地进行了参观游玩,亲近大自然,感受泉城之美丽。
(翟成新 冯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山东省新增3处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
热点信息
-
近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制定的《关于推动非国有美术馆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指导意...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