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青岛市崂山区:筑基强本,打造智慧教育新模式
青岛市崂山区以“创新驱动、全域赋能”为核心理念,始终坚持以信息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构建覆盖教学全场景的智慧教育体系,加速实现从基础应用向智能育人的转变,打造智慧教育新模式。
一、坚持筑基强本,打造数字化转型新基座
“强基座、通数据、精装备”,三大支点协同发力,构建“全域贯通、生态融通、三维一体”的智慧教育新模式。一是推动基础设施实现全域覆盖。全力推进数字化项目全覆盖工程,为全区3-9年级学生配备“智慧笔”;全区中小学1057个班级均安装了“AI课堂评价系统”,实现了课堂教学实时监测与精准分析;全区38所学校操场全部安装智慧体测设备,涵盖跳绳、五十米跑、50m×8跑、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肺活量、身高、体重检测,丰富了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为学生生成针对性可视化的“运动处方”。二是推动数据生态实现互联互通。打造集资源供给、教学实施、智能测评于一体的全链条协同平台,依托实时互动课堂、远程教研、跨校资源共享破除地域壁垒,驱动教育资源动态优化。完成国家智慧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深度对接,贯通教学、教研、体测、心育、安防等16大应用系统,建成智慧教育中枢平台。三是强化设备升级,构建三维一体智能体系。依托教育数字基座接入DeepSeek大模型,全域升级3万套智能笔盒为“山海AI学伴”,创新打造“学伴-助教-管理”三维赋能生态:学伴端实时解析学习行为,通过动态知识推送与薄弱点精准干预驱动个性化学习增效;助教端智能生成教学策略建议,基于作业分层与学情反馈实现“精准教、个性辅”,深度释放教师创新潜能;治理端无感汇聚学业、体测、心理等全域数据,打破系统壁垒构建科学决策范式。
二、深化智能育人,打造智慧教育新高地
“强队伍、融实践、优制度”,三大支柱有机联动,驱动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发展双向赋能,全面激活智慧教育新生力。一是强化人才建设,锻造数字能力新梯队。构建“数字领航校长工作室—区校首席信息官—校精英教师—全体教师”四级数字化育人团队,分层分类开展全国、省、市数字赋能专题研修。聚焦骨干孵化,分批遴选培养数字化应用骨干教师近140名、人工智能教育骨干教师近50名,形成核心攻坚力量。二是推动教学实践评价融合创新。常态化举办“智慧纸笔”赋能课堂教学现场会,深化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开展AI课堂评价系统驱动教与学变革的优秀教师与优秀课例评选、寒暑假作业数字化创新应用案例与优秀作业设计评选,组织“山海AI”人工智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深度激发师生学习与科创热情。三是强化制度固本,筑牢治理韧性强体系。出台《崂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数字化应用系统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数字教育研究中心”三级推进机制,联动高校智库高位引领转型进程。
三、构筑育联生态,打造智慧教育新范式
“活机制、强载体、通平台”,三核驱动治理新生态,以普惠实践弥合数字鸿沟,以特色发展激活智慧动能,全域赋能教育优质均衡。一是革新教育发展范式,精进个性发展新路径。首创“跨学科融合+班级CIO”双驱机制,全域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发挥班级CIO(学生首席信息官)枢纽作用——辅助教师突破技术应用壁垒,同步提升学生数字素养、责任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形成“教”“学”双向赋能的普惠实践范式。二是激活智慧应用效能,提升人工智能教学质量。立足区域STEAM课程顶层设计,研发38门人工智能课程,建成“山海”特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层12门通识课,融合层20门特色课(AI+海洋物联网、AI+中草药、AI+山林病虫搜寻等),协通层6门研学课。三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路径,通过强校带弱校、案例深辐射双向发力,建成覆盖全区公办校的教育数字基座,创新区校两级资源共建机制,统一搭建区级资源平台,激励学校开发特色校本资源并全域共享,构建城乡教育资源枢纽。
热点信息
-
日前,教育部党组召开2025年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教育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现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