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贡香九久杯”首届全国楹联创作大赛
在赤水河上游的川黔交界处,有一座名为马蹄的古镇。这里不仅是酱香型白酒的黄金产区,更是红军“四渡赤水”的红色热土、奢香夫人的故里。10月16日,一场以“贡香九久”为名的全国楹联创作大赛在这里落下帷幕,将中国传统楹联艺术与千年酒文化深度融合,引发广泛关注。
一场大赛,千副佳联,文化为酒“提韵”
“贡香九久杯”首届全国楹联创作大赛由四川省楹联学会、湖南德泉国学书院与四川古蔺贡香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楹联学会指导。大赛自2025年4月启动,至7月底截稿,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作品2327副。
整个评审过程秉持着“政治方向正确、作品信息保密、评选过程公正、学术要求严谨”的基本原则。大赛终评委郑铁峰在颁奖典礼上介绍:“所有的作品都隐去作者的姓名、住址等相关信息,只进行编号处理,并初选出300副。
各评委先逐副评,再相互交流提出备选方案,然后一起讨论按奖项逐项评定。大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甚至因为一个字、一个词常常发生争论,进行深入探讨,尽量不致发生遗珠之憾,亦杜绝了鱼目混珠。”
经初评、终评多轮遴选,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及优秀奖98名。
“五谷萃精魂,古所传红友熟、白堕香、青州从事;一杯浇块垒,此中有丹山云、黄荆月、赤水烟涛。”来自北京的王国松凭借这副联作摘得桂冠。评委会主任、中国楹联学科创建人余德泉教授评价其“以酒神为骨,以地脉为魂”,巧妙融合酒典与地域风貌,展现了楹联作为“汉字文学瑰宝”的独特魅力。
中国楹联协学会会长长李培隽指出:“酒给予楹联以激情想象,楹联赋予酒以文化内涵。‘贡香九久杯’首届全国楹联创作大赛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起到传承文化,激活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赋能品牌,构建文化驱动的品牌叙事;彰显社会价值,用品牌产品调动大众参与的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酒香联韵,穿越千年;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在颁奖典礼上,王国松从余德泉教授手中接过一等奖奖项后激动地表示:“非常开心,第一次来到泸州大山深处,在古蔺的岳走川奔之中探寻贡香美酒文化,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丹山云,黄荆月,赤水烟涛’。楹联与美酒的交融,如同两大传统文化的一场发酵,祝愿古蔺美酒对国粹的弘扬光大,能像坛中贡香九久一样,九天香彻,历久弥新!”
获得二等奖的杨晓娟创作了一副192字的长联,从赤水乌蒙的壮丽山河,到四渡赤水的红色记忆,再到彝苗共舞的民族风情,最后落笔于“拥一壶独美,同销古蔺旧乡愁”,将地理、历史、人文、酒韵巧妙融合,堪称一部微型的古蔺文化史诗。
郑铁峰表示:“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更重要的是它们真正读懂了这片土地,读懂了酱酒文化。每一副联都是一幅画,每一句词都是一首诗。”
马蹄韵与马蹄镇:一场天作之合的文化因缘
楹联的基本声律规则被称为“马蹄韵”,其句脚平仄如马之行步,前后相承,节奏鲜明。而贡香酒业所在的古蔺县马蹄镇,其名恰与“马蹄韵”相映成趣,成为此次大赛中最具诗意的文化符号。
这一文化因缘在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了彰显。在庄重的“天地同酿、祖脉弘扬”祭祖仪式上,主祭人带领众人行沃盥礼、熏香、呈递贡品、燃香迎神、诵读祝文,以最崇高的礼仪缅怀先辈筚路蓝缕的创业之功,重温“天人共酿、恪守古法”的初心誓言。
余德泉在序言中写道:“酒与楹联,一为浸润岁月的液态文明,一为光亮汉字的文学瑰宝。二者的相遇,是物质与精神的共鸣,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这位出生于叙永、古蔺交界乌蒙山区的学者,毕生致力于楹联研究,创建了中国楹联学科,他总结的“马蹄韵”规则与贡香酒业所在地的奇妙契合,被参赛者称为“天作之合”。
更令人称奇的是,酱酒的酿造过程与楹联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重阳下沙仪式上,贡香酒业董事长楚栋才执铲下沙,宣布新一年度酿造周期启动。酱酒需要“一年一周期,二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从下沙到成酒需要三年以上陈酿;而一副佳联的诞生,同样需要反复推敲、字字斟酌。这种对时间的敬畏、对工艺的坚守,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匠心精神。
楹联成为大众的情感载体
楚栋才在典礼致辞中表示,企业致力于打造“赤水河上游的酱酒明珠”,不仅要酿好酒,更要传承文化。“我们希望通过楹联大赛,让更多人了解酱酒背后的历史、地理与人文,让酒文化真正‘活’起来。”
此次大赛的参赛作品,不仅注重格律工整、对仗精妙,更在内容上紧密围绕赤水河流域的地理历史、红色文化、民族风情与酿酒工艺。不少作品将“四渡赤水”的英勇、“奢香开驿”的智慧、“彝苗共舞”的热情,与“九蒸八酵”的酿酒技艺融为一体,展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
活动中,还举行了《贡香九久赋》石刻揭幕和余德泉联墨艺术馆开馆仪式,并首发了由余德泉教授领衔主编的《中国酒对联大典》。这座艺术馆收藏了余德泉创作的楹联精品,系统展示他开创性的学术成就和独具特色的联墨艺术作品,成为研究、传承、弘扬楹联艺术的重要学术高地。
“楹联不再是书斋里的文人雅玩,而是扎根大众的文化基因。”四川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龚飞在序二中写道。他指出,泸州作为酒城,楹联文化积淀深厚,连续举办十九年的中小学楹联大赛,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大赛初评委员会成员李春晓在评审报告中指出,许多作者在创作前对古蔺马蹄镇及其酿酒之源赤水河进行了深入考察,“作品能够紧紧围绕生态文化、奢香文化、红军四渡赤水历史、地域楹联特色,以及贡香酒独特的地域环境、传统工艺等核心主题展开深度挖掘”。
此次大赛不仅集结了全国楹联高手的智慧,更通过结集出版、颁奖典礼等形式,将优秀作品推向公众视野,成为酒文化与楹联艺术融合传播的典范。
“贡香九久杯”全国楹联创作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现代实践,更是一次行业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探索。在这片蕴藏着红色基因与民族智慧的土地上,一杯酒、一副联,共同酿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醇香。
正如余德泉所言:“当我们举起一杯酱酒,读到一副佳联,尝到的是岁月的味道,品到的是联之韵,酒之尊。”
未来,随着“贡香九久杯”持续举办,楹联与酒文化的交融必将更加深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热点信息
-
“第一次近距离欣赏皮影戏,我深深被它的生动有趣吸引,真想亲手试一试!”10月19日,在第三届(202...
-
10月18日,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了以“海派年画”为主题的“非·长”传习工坊活动。市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