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喜报!广州多个项目入选大湾区(广东)非遗保护实践创意案例
8月2日,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活动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举行。
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服装服饰非遗工作站(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联合承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粤港澳三地约120个非遗品牌及相关企业参与。活动以“一秀一展一会”为载体,全方位呈现湾区非遗品牌在传承与创新中的探索成果,生动展现非遗与旅游、科技、时尚等领域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的鲜活实践。
活动现场精彩的节目展演
活动为“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保护实践创意案例”项目颁奖。18个项目分别从助力人文湾区建设、服务“百千万工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三方面体现非遗的时代价值。如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新元领衔,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游溪镇启动“广绣+瑶绣”合作培训,将学员作品转化为市场产品,实现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构建“培训+就业+产业”闭环;广东省首批、广州市首家非遗工坊百匠园活化乡村闲置空间资源改造非遗工坊,构建“非遗+教育+旅游”三产融合体系,联合大湾区院校企业共建产教联盟,吸引大量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以广东醒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市级传承人龚桂冬,彩扎(广州狮头)市级传承人陈金明为核心的团队与连山太保镇政府合作,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舞狮头、舞龙头等核心产品,建成1个总基地、8个分基地及1个传习所,实现“村-镇-县”三级联动发展,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受益”的多方协同运营机制;中华老字号广州酒家作为“粤菜烹饪技艺”“广府饮茶习俗”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通过打造“非遗力转化闭环”,将“非遗力”转变为“市场力”。
“广绣+瑶绣”,构建“培训+就业+产业”闭环
活动现场发布了广东系列非遗重大活动,包括:佛山市2025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活动、梅州市“‘梅’好时光 客韵流芳”2025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交流活动、茂名市2026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活动还发布了“广东非遗传薪者计划”,以“个人账号孵化+市场通路拓展”模式,打造广东非遗展示与交流新平台。
当晚的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时尚之夜集结粤港澳三地22个非遗服装品牌,集中展示一批创新设计制作的非遗服装服饰作品,深度运用广绣、潮绣、抽纱、瑶族刺绣、香云纱染整技艺、墩头蓝纺织技艺、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瑶族扎染、潮式旗袍制作技艺、利工民汗衫背心制作技艺等广东非遗代表性项目,彰显开放包容、多元共生、与时俱进的岭南文化特色。非遗服装秀还将竹编、玉雕、宫灯、剪纸、木偶戏、丰顺埔寨纸花等非遗作品与现代时装跨界融合,拓展了非遗在时尚领域的应用空间,生动呈现大湾区非遗与时尚交融共生的独特美学风貌。
同期开幕的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创意展以“非遗万象生机”为主题,通过87个非遗品牌、约10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200多件非遗展品,以水、木、火、土、金五大篇章凸显广东非遗魅力。
热点信息
-
暑假里的孟海镇,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鲜活气息。作为推进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定陶区孟海镇依托非遗资...
-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山东科技大学“绘梦千村,执笔新篇”乡村振兴实践团响应号召,于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