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四维发力”打造特色文化育人新模式
近年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积极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以工匠精神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入选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基地。
一、党建引领,铸牢匠心文化育人根基
学校党委创新“党建+匠心文化”育人模式,凝练“精技强能、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城建工匠精神。实施“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打造“一支部一品牌一亮点”党建矩阵,形成“样板党支部—大师工作室—匠心实践基地”联动机制。开展“书记有约”“三联系”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古建筑修复、乡村振兴设计等实践项目,推动党建与匠心文化同频共振。构建“五位一体”文化育人体系,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技能银行”,量化企业顶岗实习成果、技能竞赛获奖等情况,与评优评先、就业推荐相关联,形成“技能成才”鲜明导向。
二、文化浸润,激活匠心传承基因密码
学校始终坚持“育鲁班传人,建美丽城市,创美好生活”的办学宗旨,着力培养内化“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厚于德”匠心文化理念的建设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运行山东古建筑构件博物馆、鲁班文化广场等,搭建全时空全方位文化育人平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工匠精神熏陶。举办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百名大师进基层”启动仪式暨首届大师讲堂活动,并从全省百名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建筑工程大师中,选择19名大师聘为客座教授,在校设立大师工作室,邀请大师来校开讲座、办沙龙、作报告、搞研讨,为师生创造与大师经常性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实更好地学习大师的思路和技艺。
三、课程重构,贯通德技并修培养路径
学校突出工匠精神培育,把鲜明的育人导向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拓展课堂主渠道,聚焦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发挥思政课教学在工匠精神理论阐释上的教学优势。举办“筑匠心,育传人——劳模工匠进校园”专题思政课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学生专业课程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特色,有针对性地将中国古代技术文明典籍、现代工匠优秀案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增强课程教学的工匠精神“味道”。此外,学校还依托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构建优秀“古建筑”文化课程体系,将中国古建筑文化与营造技艺知识融入公共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
四、实践淬炼,打造产教融合育人闭环
学校强化实践育人,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坚持教育同社会实践和义务劳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广泛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乡村振兴民居改造、社区非遗工坊建设等公益项目,培养学生“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情感。培育“泉城义工服务团”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引企入校、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培训,订单班校企合作育人、学生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企业文化,打造“行走”的工匠体验活动,并利用校友宣讲会、企业入校活动日、职教联展活动,拓展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育人的实践样态,达到“润物细无声”教育效果。
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
-
5月11日,教育部在乌鲁木齐召开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西北片区调研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