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济南职业学院: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
近年来,济南职业学院牵头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立足区位优势、地域资源、学校特色,发挥教育部门的统筹调配、学院的顶层组织和各学段学校协同共建的优势,通过“强机制、优课程、凝特色、促共享”的一体化建设方式,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
一、强机制,推动一体化建设“向高而谋”
一是建立“共谋、共研、共展、共享”的协同建设机制。充分发挥小学、中学、特殊教育、中职和高职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独有优势,推动共谋一体化建设落实路径,以谋促细;共研各学段思政课特点和专题思政课教学设计,以研促教;共展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以展促学;共享思政课优质资源,以享促创。各学段明晰责任、协同配合,有力保障了一体化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建立“系统谋划、高位推动、牵头示范”的落实推进机制。学院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与区教体局共同系统谋划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行动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通力协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工作机制,党委书记和院长推动指导共同体建设,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建设。
二、优课程,推动一体化建设“向实而进”
一是同说学段思政课。针对各学段对上下游思政课“知点不知面、知外不知里”的问题,学院组织各学段围绕学情特点、教材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核心素养达成等开展针对性强的说课活动,引导各学段充分熟悉不同学段思政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达到从了解一域到熟稔全貌的目的。二是同备主题思政课,针对各学段思政课内容越位错位和衔接不畅的问题,学院组织各学段以“中国梦 我的梦”为主题,开展本主题教学研讨和教学展示,构建螺旋上升的教学体系。通过优化课程举措,各学段更加明晰了上下游课程的基本情况,思政课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提升了思政课针对性和育人实效性;同时教师形成了思想共识,在授课过程中主动谋划一体化建设,充分考虑到上下游思政课的衔接,教师的贯通衔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凝特色,推动一体化建设“向新而动”
一是共讲泉城红色故事,学院针对各学段思政课挖掘区域红色故事资源能力不足的问题,组织同讲泉城红色故事。来自不同学段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讲述了排雷英雄杜富国等故事,深刻感受英雄的动人事迹,真情抒发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二是共拓思政优资源。针对各学段思政资源供给不足共享不够的问题,组织各学段教师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峰论坛、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开放学院内部思政资源、共享实践教学基地等。通过凝练特色,把各学段各学校紧密集合起来,通过一系列项目带动,初步形成了同生共长、共建共享的一体化成长共同体,同时也产出了系列成果,学院立项省黄河流域产教联盟项目和院级科研项目,形成了纪念日里的思政课教学、主题思政课教学设计等10个教育资源。
四、促共享,推动一体化建设“向和而行”
一是善用“大思政课”。学院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聚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庆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红色纪念日,线下同步开展“红色纪念日里的思政课五分钟课堂”,线上共同开发红色纪念日里的思政课微课,引领师生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增强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二是巧用共享资源。以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线上课程建设为契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大中小学教师共同研讨和规划线上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制作课程视频、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提高课程大中小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三是共研发展路径,扎实推进集体备课,聚焦于各学段教材重难点,充分考虑各学段的独立性和进阶性,进行点对点的集体梳理,及时纠偏、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校牵头作用,组织共同体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立项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和学院科研课题。
热点信息
-
4月23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分论坛——图书馆全民阅读论坛暨2025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主场活动...
-
成都市开展多样主题活动,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一是加强蓉旌联动,展示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