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青岛市:高质量打造“书香校园”建设新样态
青岛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五育并举,以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为核心,凝聚育人合力,打造“书香校园”建设新样态。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书香校园”1所,省级“书香校园”22所,2024年成功承办全省“书香校园”建设交流活动暨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一、强化机制保障,夯实书香校园建设基础
一是制定行动计划,顶格推进。市教育局将“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列入全市“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和全市教育工作要点,局主要负责同志全力部署、顶格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与全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和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同步推进,计划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市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全覆盖。二是开展问卷调查,科学实施。联合市文旅局、青岛大学等开展青岛市少年儿童阅读发展状况调研,幼儿园、小学、中学、特教等16.4万名师生家长参与,共收集有效问卷7万余份、有效信息300余万条。三是用好专项资金,强化保障。市区两级每年拨付教育经费重点支持中小学幼儿园“书香校园”建设,同时指导区市、学校用好省级“书香校园”建设基金奖补,高质量打造学校书香文化、优化开放阅读空间、购置优秀推荐图书、开展优质书香活动。
二、科学精准施策,提升书香校园建设质效
一是召开观摩交流活动,强化部署。举办市级“书香校园”观摩交流活动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市“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明确路线图、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同时,在推普周启动仪式、规范书写现场会等多场市级工作会议中调度建设推进情况。二是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帮扶。组织区市、学校骨干力量深入校园调研,指导帮助中小学、幼儿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坚持以教育部推荐书目为基础选择图书,要求各学校构建起“基础书目+主题书单+个性推荐”三级选书体系。三是打造特色项目,品牌驱动。鼓励各区市、学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创新打造具有地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书香校园”品牌项目,推动“书香校园”建设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三、多维发力赋能,助力书香校园落地生根
一是鼓励干部领读,内部带动。鼓励校长、干部阅读和领读,每年举办校长读书班、青年干部读书班,提升干部阅读能力,带动全校师生阅读,推动教师阅读指导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形成“校长带动、干部推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阅读育人模式。二是邀请名家指导,外部赋能。借助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专家团队力量,为中小学、幼儿园在儿童青少年阅读研究中提供专家支持,为老师们架构了清晰的研究路径和方法。三是建立考核机制,确保落实。将干部领读、教师指导和学生阅读开展推进情况纳入各区市语言文字工作年度考核和市、区两级“书香校园”建设评价考核体系,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表扬,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地。
四、丰富活动评选,激发书香校园阅读活力
一是组织赛事活动,强化吸引力。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读经典·我思考”主题读书活动、青少年“阅读之光”主题读书活动等,带动近千所学校30余万学生参与;联合青岛电视台,录制“正是少年读书时”阅读视频节目60期,参与和观看量近千万人次。二是结合特色活动,提升推广力。市教育局将书香活动与青岛市全面育人“十个一”项目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紧密结合,每年在春节、中秋等节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读一本好书”主题活动,各区市、学校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三是开展评选活动,激发源动力。鼓励各区市和学校积极开展“书香达人”“书香班级”“书香教研组”“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并通过校园宣传栏、官微、视频号等渠道广泛宣传,激发师生、班级和家庭的阅读动力。
五、发挥示范作用,打造书香校园引领“标杆”
一是让“书香校园”推动家庭共读。将亲子阅读与“书香家庭”评选紧密结合,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设立“亲子阅读日”、实施“家庭书架”计划,打造“有良好读书环境、有一定数量藏书、有亲子共读计划、有家庭读书交流”的“四有”书香家庭。二是让“书香校园”助力均衡发展。市区两级“书香校园”评选逐年向农村学校倾斜,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名额占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部门共同助力农村学校“书香校园”建设,设立农家书屋200余个,补充更新图书2万余册。三是让“书香校园”引领书香建设。市教育局鼓励各区市、学校主动将“书香校园”建设融入当地书香店铺、书香社区、书香街道等建设工作,助力书香城市、书香社会建设。近年来,各区市和学校积极与当地宣传部、文旅局、图书馆、文化出版企业等交流合作,打造书香活动近千场,引领带动数百万师生、市民参与阅读活动。
热点信息
-
4月23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分论坛——图书馆全民阅读论坛暨2025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主场活动...
-
成都市开展多样主题活动,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一是加强蓉旌联动,展示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