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依托“一体系三战略四平台”,赋能文创产业发展
近年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主动对接“山东手造”工程,依托“一机制三战略四平台”,有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以优质教学与实践,为山东文创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文创产业培育人才
学校借承担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文化创意产业与工艺美术设计服务业”实训基地建设之机,打造特色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产教融合青岛基地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广播电视台开展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合作,创作出独特风格的影视作品,并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西海岸新闻》《阳光政务》等多个栏目播出。另一方面,学校开展项目教学,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施“卓越设计人才养成计划”,与20余家文创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企业项目,从市场调研到设计制作,完整经历文创产品开发流程,形成协同育人体系。
二、围绕“三大战略”,以设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
一是对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战略,助力传播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交流。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奋进新时代”山东展区等重大项目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入挖掘山东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元素,将其融入展示空间与展品陈列。在承担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及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山东展区工作时,精心规划展区,通过数字化展示等创新形式,突出“好品山东”特色,吸引大量观众,促进文化交流。二是对接黄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开展黄河民俗文化建设与规划。学校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团队完成对山东省沿黄(运)河县市区的实地调研,形成约35万字的调研报告,梳理完成100多个重点项目,形成《黄河民俗文化建设与规划方案》《山东省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应用与山东手造发展规划方案》。同时,成立“黄河大集”工作专班,策划编制《“黄河大集”春节季实施方案》《“黄河大集”四季整体实施方案》,以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为切入点,致力于讲好“黄河故事”。三是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动力、重构生活方式、提供创意动能。学校工业设计学院师生深入考察菏泽曹县楼庄乡安乐村泡桐产业,走访云龙木雕有限公司,以“传统乐器再设计”为切入点,通过设计创新方式,搭建当地“泡桐种植+乐器加工+曹县木雕+牡丹文化”产业链条。学校在菏泽定陶区宏勋家居家具、红星早春西瓜等企业设立“智惠乡村”工作站,与区政府共建“山东省高校艺术乡建联盟”定陶工作站,为企业提供创意家具设计方案,开展西瓜品牌设计工作,推动当地艺术乡建。
三、搭建“四个平台”,推动全省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展示体验平台,探索文创展演融合互动新路径。第三届国际文旅博览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专题展区展出众多师生作品,通过沉浸式设计吸引大量观众,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学校培育的“工美手造”设计师品牌店采用创新模式,开设多家门店,为大众提供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学校还推动作品走进商场、社区及学校,探索文化与生活融合路径。二是搭建转化推广平台,实现品牌资源与市场资源有效整合。学校与相关机构合作,整合“山东手造”资源,建设线上展示平台,展出大量师生、校友作品,平台浏览量可观,打破时空限制,拓宽文创产品推广销售渠道,实现销售额增长。三是搭建人才集聚平台,助力山东成为文化创意的重要策源地、手造人才的重要集聚地。学校主办的“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大赛吸引众多参赛作品,为创作者提供展示舞台,吸纳优秀人才。借助学科平台,学校集聚智库资源,培养了一批文创产业领军人才与青年人才。四是打造创意研发平台,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师生作品入驻“山东手造”创意研发中心。学校发挥优势,引入企业与工作室,共同开展文创产品研发等工作,已研发多款产品,获得多项专利,为文创产业提供设计创新力。
热点信息
-
3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非物质文化...
-
3月31日,“跟着艺术游甘肃”——黄河·兰州2025音乐季在兰州音乐厅正式启幕。 作为文旅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