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济南大学:“一核双驱四协同” 培养高素质师范人才
济南大学着眼于卓越教师培养目标,创新工作思路,逐渐形成了“一核双驱四协同”的师范人才培养机制,即以培养师范生教师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以校内聚力和校外借力为双驱动,聚焦管理机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协同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师范生提供全方位保障。
一、统筹资源 贯彻新理念,用好人才培养“指挥棒”
2021年,学校成立师范教育管理办公室统筹师范教育工作。以新师范建设理念为指导,出台了《济南大学师范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建设方案(2022-2025 年)》,明确了工科优势、师范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提出“115”工作思路,即塑造一个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建强一支师范教育师资队伍,实施五项质量提升重点行动,为师范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形态、新模式提供遵循。学校成立了校长任主任的师范教育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全校师范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学校目前有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纳入教育部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范围。3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二、工科优势 助力新师范,打造人才培养“牵引力”
为发挥综合性高校的多学科优势、工科优势助力师范人才培养,学校将“新工科新文科和师范教育专业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做大做强师范教育专业群”作为重要发展目标。聚焦优势优化师范专业布局,恢复化学专业师范招生。恢复师范属性的化学专业打破传统单一学科师范生培养思路,以化学学科为基础,融合物理、化工、材料和机械等多学科内容拓展知识体系,强化师范生的化学化工全产业链视野和工程素养。聚焦优势优化专业培养模式。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借助水资源、水利、环工的理工科优势,将理工学科的创新理念和教学实践资源引入师范生培养,工程实验中心面向师范生开放,为地理师范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科学研究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聚焦优势优化科学素养,不分文理,所有师范生均须在“科学与技术”通识课程域至少选修2学分课程。
三、课程体系协同:重构框架 突出新素养,提升人才培养“教育力”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专业情怀、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教学反思等教师核心素养,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将其划分为教育理论基础、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基础、教学基本技能、教育实践五大学习领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师教育特色课程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调整为“教师数字素养”,增设中学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科研反思以及学科教学“桥梁性课程”;增加实践课时,开设四年不断线式的技能课程,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胜任力。学校2个师范生培养项目荣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3门教师教育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4年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学校一等奖获奖数、一二三等奖获奖总数、抽取选手进入决赛数3项关键成绩指标再次取得突破。
四、四级联动 联合新教研,共筑人才培养“支撑盾”
学校主动探索落实GUIS(政府—高校—教科研院所—中小学)协同提质机制,创建“省—市—县—校”和“专业—课程—教研—基地”四级双链联动体系,解决师范生培养“联什么”“怎么联”的问题。学校与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教育理论研究、教师培养基地建设、社会服务、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鼓励师范专业教师定期到中小学实践、挂职锻炼。与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地方市县教育局等共建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112个。聘请省、市教科院正高级教研员、中学教学名师担任我校师范教育客座教授,并持续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举行“名师名校长”论坛17期。与省市教科院、中小学通过互聘授课教师、教育硕士校外导师等形式实现师资共享,充实学科教学论师资力量,为师范生成长成才提供师资保障。学校被纳入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全国试点高校。
热点信息
-
近日,贵州省出台实施《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涉及长征国...
-
1月4日,2025年圆明园第四届欢乐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集趣味、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