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山东农业大学:以“冲一流”建设为牵引 坚决扛牢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命担当
山东农业大学坚持把主动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双一流”建设统筹推进、贯通落实,聚焦实现省属高校“双一流”突破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实施人才筑基、科技引领、融合攻坚工程,着力增强教育、科技、人才支撑能力,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山农贡献。
一、实施人才筑基工程,激活服务战略智力“强引擎”
学校将人才作为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所在。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提升作物学、园艺学等优势学科支撑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能力,重点围绕种业安全、生态保护等领域,引进海外院士、国家杰青等全球顶尖农业人才18人,培育海外优青等国家级人才10人、省部级人才46人次,涌现出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先优典型,形成了3名住鲁院士领衔,50余名国家级人才支撑,130余名省部级人才挑大梁的人才雁阵格局。创建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建设黄河流域科教协同阵地,牵头组建省现代农业高等教育共同体、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创新实践“产区选题—产区实施—产区汇报”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新范式,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变成教育教学的“硬指标”,把课堂学习的“纯理论”变为强农兴农的“真本领”。新上生物育种科学等7个新农科专业与农业专业学位博士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金奖26项。
二、实施科技引领工程,塑造服务战略创新“新动能”
学校将科技创新作为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动力源泉。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现代农业、盐碱地改造与利用等沿黄领域,牵头建设全国唯一的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发起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共建“CIMMYT—中国山东小麦玉米研究中心”,与中国农大共建“齐鲁粮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黄河下游森林培育、耕地保育、农业节水等沿黄急需领域,新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9个。培育重大原创成果。围绕沿黄农业产业“卡脖子”难题,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课题13项。在全球首次找到攻克小麦赤霉病的“金钥匙”,成果以封面文章刊登在《Science》;破解十字花科蔬菜育种难题,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并入选“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植物再生因子,成果于《Cell》发表。学校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参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加强成果转化落地。入选国家主导品种6个、主推技术8项。转化新品种、新技术124项,其中红肉苹果新品种转让1600万元。学校科技成果山农28号、山花9号分别入选全国推广面积前10大品种,助力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6.32%。获评中国产教融合百强院校、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
三、实施融合攻坚工程,培育服务战略区域“增长极”
学校把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根本使命。打造融合服务战略新载体。在梁山、嘉祥、茌平、肥城、齐河、黄三角农高区等沿黄县市区,牵头组建黄牛、大豆、现代设施农业、番茄、小麦、玉米、盐碱地综合利用等8个产业研究院,打通行业链、平台链、人才链、科技链、产业链、政策链,创建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黄河农耕文化课题20余项,编撰《农业历史与文化研究丛书》《新时代中华农耕文明简史》等著作17部。增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效能。开展“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调研,实现对全省55077个行政村全覆盖;引导师生在黄河两岸农业农村实践中涵养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助力产业发展,建立乡村振兴驿站7396个,建设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等381个。
热点信息
-
近日,贵州省出台实施《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涉及长征国...
-
1月4日,2025年圆明园第四届欢乐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集趣味、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