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滨州市:信息化赋能 打造“心安校园”
近年来,滨州市把校园安全作为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要事来抓,坚持以信息化赋能高水平智慧平安校园建设,以科学化施策助力校园安防水平提升,全力打造“心安校园”,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一、健全机制、凝聚合力,形成“智慧校园”联动格局
一是系统谋划,高位推进。滨州市坚持将校园安全信息化建设放到全市安全生产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积极联合各有关部门,主动盯上靠上、沟通协调,为高位推动校园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履职尽责,协同推进。联合有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各界,协同推进校园安全信息化建设。在校园“三防”建设中,积极争取、强化协调,全市各县市区全部将建设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在保安员队伍建设中,联合公安部门下发文件,建立了专职保安员集中培训长效机制。在“护学岗”建设中,在全国率先按照“六统一”原则建设标准化“护学岗室”,建立了以公安、社区、学校、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护学岗机制。三是术业专攻,扬长避短。联合政法、公安、交通、卫健、市场监管、消防、移动、联通等部门单位建立联动建设和运维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专家作用,共同研究建设与运行方案,合力推进校园安全信息化建设。
二、监测预警、快速反应,建设“护航成长”安全堤坝
一是建设“校园天眼”平台,智慧化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市级智慧监控平台,建成了全省一流的校园智慧安防大数据中心,打造直通学校的安防智慧平台。通过摄像头将数据全部与公安联网,实现了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监控无死角、全覆盖。重点部位所有监控视频自动保存,有效预防了校园打架斗殴、欺凌等事件发生,有力促进了校园突发事件及矛盾纠纷的调查处置。二是建设“一键报警”系统,联动性预警和阻断校园周边暴恐事件。投入专项资金安装联动设备,全市1311所学校、幼儿园门口关键部位全部实现一键报警联动升级。遇有涉校暴力警情,立即启动一键报警系统,学校保安及周边单位、商铺等联动力量可快速处置,切实做到了一键引领、多方联动、快速反应。在幼儿园门口安装“人脸或指纹识别系统”,提前预警甄别风险,有效阻断校园暴恐事件的发生。三是建设“学生心育”机制,常态化监测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联合北师大、华南师大、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所等心理专家团队,利用全国最先进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筛查技术体系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云平台系统”,连续三年对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心理测评。学校在完成以动态观察为主的心理筛查,发现存在预警问题的学生后,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云平台系统”进行科学评估和分类干预,提升危机干预效能,针对性化解学生心理危机,优化学生心理健康品质。
三、优化系统、分类施策,搭建“护校安园”智慧平台
一是针对预防校车安全事故,建立“六个实时”信息化监控平台。实行校车安全管理办公室、校车公司、学校三级监控管理,全市投入专项资金为全市校车安装监控系统,实现校车运行过程视频实时监控、违规实时报警、路线实时预览、过程实时调阅、影像实时抓拍、部门实时监管“六个实时”监管功能。升级乘车考勤体系,实行乘车学生“刷脸”上下车,家长可利用手机同步查看学生乘车状态;在校车驾驶员前部安装检测设备,对车辆运行过程中驾驶员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切实保障校车运行安全。二是针对预防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建立“阳光食堂”大数据监管平台。在全市推广“互联网+4D厨房”管理模式,建立“阳光食堂”监管平台,共安装高清摄像头,将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堂操作间、面点间、储藏间等画面监控连接到大数据中心和家长手机端,可随时查看餐厨等即时运行情况,实现数据可视化、全时段自动巡查和定时抓拍,牢牢守住校园食品安全底线。三是针对未成年学生防溺水工作,建立“三防齐施”救援管控平台。采取“人防+技防+物防”叠加互补的方式,强化电子网络技术运用。在事故多发水域安装视频监控和警报系统,进行全天候监视防范,一旦监测有人进入,立即播放警示提醒。推广使用具有通话、定位等功能的电子校牌,家长可通过手机实时监控,及时呼叫学生。设置电子围栏,第一时间监测闯入水域管护范围内的人员,织密织牢未成年学生防溺水安全网。
热点信息
-
今年春节,是我们欢度的首个“非遗”春节。正月初六和初七上午,在邵阳市区城南公园广场连续举行了两场“2...
-
“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热闹,很开心,感觉没有白来。”“今天的篝火晚会也非常非常的成功热闹,我觉得我们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