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临沂大学:实施“三大工程”,发挥革命文物铸魂育人作用
日期:2025-04-01
浏览:
来源:传统文化门户网
作者:临沂大学
临沂大学充分利用沂蒙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培根铸魂、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深入实施“研究阐发工程、铸魂育人工程、文艺攀峰工程”,不断推动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打造革命老区大学特色“大思政”教育体系。
一、坚持理论引领,实施“研究阐发工程”,让革命文物成为“大思政课”的坚实载体
学校充分利用临沂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加强革命文物挖掘、保护与系统化研究工作,提出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十大行动”,打造沂蒙精神研究理论高地。获批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山东省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研究基地、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获评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等。学校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贯通研究,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山东革命史特别是沂蒙革命史的研究。会同革命老区大学发起成立“三山一坡”高校联盟,聚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党史研究部门研究力量,深入研究区域革命文物承载的革命精神特质、发展形态、历史贡献、当代价值。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抗美援朝战争口述资料采录与整理”,参与出版《沂蒙精神发展史研究丛书》,形成关于沂蒙精神助力老区发展的调研报告《新时代新答卷》。
二、加强融合聚力,实施“铸魂育人工程”,让革命文物和“大思政课”深度融合
学校推动校内协同,实行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联合备课,深挖各类课程蕴含的红色文化育人元素,形成了以思政元素融入为关键、以评价机制为保障、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格局。推动校馆协同,与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联合建立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与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等,共同开发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堂”,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开展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式教学,“沂蒙革命老区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建设及应用”“沂蒙红色三部曲:英雄记忆的意象化呈现”入选国家文物局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学校深入推动校地协同,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依托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加强与临沂市教育局、市重点中小学联合,围绕“红色教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制定“互联网+红色筑梦之旅”虚拟研学方案、虚拟仿真云空间平台,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情境式教学,形成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三、激发创新活力,实施“文艺攀峰工程”,让革命文物成为“大思政课”的鲜活形象
一、坚持理论引领,实施“研究阐发工程”,让革命文物成为“大思政课”的坚实载体
学校充分利用临沂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加强革命文物挖掘、保护与系统化研究工作,提出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十大行动”,打造沂蒙精神研究理论高地。获批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山东省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研究基地、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获评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等。学校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贯通研究,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山东革命史特别是沂蒙革命史的研究。会同革命老区大学发起成立“三山一坡”高校联盟,聚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党史研究部门研究力量,深入研究区域革命文物承载的革命精神特质、发展形态、历史贡献、当代价值。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抗美援朝战争口述资料采录与整理”,参与出版《沂蒙精神发展史研究丛书》,形成关于沂蒙精神助力老区发展的调研报告《新时代新答卷》。
二、加强融合聚力,实施“铸魂育人工程”,让革命文物和“大思政课”深度融合
学校推动校内协同,实行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联合备课,深挖各类课程蕴含的红色文化育人元素,形成了以思政元素融入为关键、以评价机制为保障、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格局。推动校馆协同,与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联合建立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与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等,共同开发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堂”,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开展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式教学,“沂蒙革命老区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建设及应用”“沂蒙红色三部曲:英雄记忆的意象化呈现”入选国家文物局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学校深入推动校地协同,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依托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加强与临沂市教育局、市重点中小学联合,围绕“红色教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制定“互联网+红色筑梦之旅”虚拟研学方案、虚拟仿真云空间平台,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情境式教学,形成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三、激发创新活力,实施“文艺攀峰工程”,让革命文物成为“大思政课”的鲜活形象
学校积极探索革命文物与艺术融合的新路径,以激发革命文化创新活力。充分利用科技赋能手段,开展红色文艺作品、革命经典歌曲、革命题材原创话剧展演等体验式、情境式、分享式、研讨式“大思政”教学,让革命文物成为鲜活的“教科书”。建设红色文化育人虚拟仿真教学中心,用VR技术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感知和理解。舞剧《渊子崖》以AR、全息投影等创新形式让革命文物焕发青春,在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青春正当时”文艺中国毕业季主题展演和2024年全国大学生沂蒙精神弘扬行动等活动中,网络展播超过107万人次观看。学校依托临沂市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积极用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形式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把红色文艺精品搬上舞台,打造“舞台上的思政”。推出了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交响乐《沂蒙畅想》、舞台剧《沂蒙印象》、情景剧《沂蒙情深》等20余部沂蒙革命主题文艺作品。大型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舞剧《渊子崖》连续6年荣获泰山文艺奖。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亮相全国民族器乐展演。原创混声合唱《沂蒙正红》亮相国家大剧院,参加“庆祝国庆74周年”演出活动。原创舞剧《沂蒙长风》作为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案例,赴贵州、青海等地演出,并在全国“革命文物与学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研讨会”上进行观摩展演,实现了用艺术、舞台、数字科技弘扬沂蒙精神,讲好革命文物故事的深度融合,让革命文物焕发出时代光芒,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让文物活起来 把文创带回家
热点信息
-
3月3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文物行政部门及博物馆围绕2025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快速变化社...
-
临沂大学充分利用沂蒙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培根铸魂、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