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
程丽:传承非遗竹编文化,引领扶残助残新风尚
普陀区文明办推出了文明“星”引领计划,招募先进典型、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教育工作者、社区达人等,成为“文明播种人”。
第五期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是,发起“艺助行”非遗助残公益项目,助力残障人士更好融入社会的非遗竹丝编传承人、CCTV全国创业榜样公益奖获得者程丽。
在道光同治年间,四川崇州府(今成都崇州市)人张国正学习总结崇州民间竹编艺术的基础上,将竹篾划成细竹丝,再选用瓷器、漆器来作为底胎,让竹丝依附在底胎上——这就是瓷胎竹编的前身,有胎竹丝编。
程丽出生在“竹编之乡”四川,从小耳濡目染,对竹编这一传统技艺有了深厚的理解。怀着对竹编的热爱,来上海打工的她辞去工作,成立自己的竹编工作室,也就是现在的“佛肚轩”竹文化创作中心。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程丽接触到残障人士这个特殊的群体,心里突然升起了“技艺助人成长,艺术疗愈心灵”的念头。从那一年开始,她发起了“艺助行”非遗助残公益项目——帮助更多残障人士掌握非遗竹丝这门居家就业增收的技能。程丽以艺术为载体,恪守“艺术无碍,一路同行”的初心之志,将非遗、助残的创新模式进行融合。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培训了超300名残障人士,帮助他们通过非遗技艺实现就业,提高了残障人士融入非遗文化传承的参与度和共享度。
同时,程丽致力于推动非遗竹丝编文化进入社区和学校。一方面,坚持把建立“文化自信”放在首位,助力社区居民以传统技艺为纽带,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为达到项目价值最大化,所涉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非遗文化讲座、传播非遗传承知识、“DIY动手做”、传承历史、传承传播实践区域等方面的活动,培训和指导优秀学员将竹编技艺与其他艺术形式或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竹编产品,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另一方面,将竹编文化纳入学校文化活动,通过开设竹编课程、举办竹编文化科普等方式,启蒙更多的学生接触竹编文化,了解竹编工艺的历史源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
程丽发出号召
我是文明播种人程丽,让我们一起学习竹编工艺、体验竹编魅力,把非遗竹编文化传承好、发扬好;也希望通过“艺助行”非遗助残公益项目,让更多残障人士掌握非遗竹编技艺,获得更加自立、自为和自信的人生。
热点信息
-
北京时间12月5日晚,从南美洲国家巴拉圭传来的一则好消息,让关注黎锦的人们振奋不已:在该国首都亚松森...
-
11月24日至26日,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召开。文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