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山东4个项目入选全国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
Date:2024-11-08
访问量:
来源:
作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确定10个示范项目、100个精品项目名单。山东推荐的“弘扬永怀家国情 坚定青春报国志”系列思政课程等4个项目入选精品项目名单。
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名单
(山东4项)
现场教学类
“弘扬永怀家国情 坚定青春报国志”
系列思政课程
山东大学(威海)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基于“山东青运史主题展”的沉浸式思政课程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校园文化类
“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主题巡展进校园活动
山东博物馆
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
其他类
沂蒙红色三部曲:英雄记忆的意象化呈现——“革命文物+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临沂大学
沂蒙革命纪念馆
“弘扬永怀家国情 坚定青春报国志”
系列思政课程
“弘扬永怀家国情 坚定青春报国志”系列思政课程是山东大学倾心打造的育人品牌。自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以来,山东大学与陈列馆积极构建馆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共同打造体验式、情景式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这一育人品牌一方面将思政课搬到陈列馆,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另一方面通过邀请宣讲团进校园、举办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主题征文活动等形式,持续巩固红色基因的感染力、影响力。截至2024年春季学期,共有1万余名山东大学的学生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形式走进陈列馆。与此同时,山东大学每年举办全校性思政类竞赛活动,用情景剧、演讲、朗诵等方式演绎郭永怀先生无私奉献的人生轨迹,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创新了爱国情怀涵养培育方式方法,搭建起了社会、学校同向同行,课堂内外相互贯通,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高效的红色基因赓续方式。
基于“山东青运史主题展”的
沉浸式思政课程
青年和青年运动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青年运动的历史承载着引领时代前行的蓬勃朝气和坚强意志,是极为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共青团河东区委联合打造了山东青运史主题展“热血青春,荣耀齐鲁”,成为青年开展红色文化学习的重要阵地。
为进一步拓展山东青运史主题展览的育人功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以山东青运史展廊为现场教学载体,联合共青团河东区委和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推出以青运史展廊为载体,由图文展示、红色故事宣讲、沉浸式情景剧、红色歌曲学唱等构成的“山东青运史”课程资源。结合主题展览中人物故事,编排沉浸式情景剧《叔侄英烈》《识字班》,开发青年英雄cosplay,红色故事剧本杀等,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进一步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开展学唱《跟着共产党走》《沂蒙山小调》沂蒙红歌咏传唱活动,在歌曲中体会党和人民军队坚持抗战、坚决捍卫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英雄壮举。
“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
主题巡展进校园活动
2023年5月,山东博物馆立足全省革命文物精品资源,深入挖掘文物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出“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主题展览。为深入挖掘利用好展览中的红色资源,加强馆际间、博物馆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山东博物馆以积极“走出去”服务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面向全省以大中小一体化思政巡展为主,以省内外博物馆、纪念馆和党群社区为辅,推出“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三联动”巡展,以“大道之行——行走的革命文物思政课”增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为省内开展主题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
依托全省革命文物馆校联盟、山东省博物馆学会等平台,展览积极推向省内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趵突泉校区和青岛校区,济南职业学院,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济南七中,济南市第二十中学,济南市砚岭学校,济宁市千泉小学等举办流动巡展,形成联动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引发广泛的社会效应。
沂蒙红色三部曲:英雄记忆的意象化呈现——“革命文物+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临沂大学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形式,在实践中深挖革命文物内涵,把传媒类专业作为对话切口,以专业实践、毕业设计、课程作业、第二课堂等为载体,借助传播场域将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思政教学资源,着力搭建由“革命文物”到“民族英雄”再到“家国思政”的伦理关联,创作并展演《沂蒙情深》《沂蒙母亲》《沂蒙热土》“沂蒙红色三部曲”,将革命文物进行意象化艺美呈现,以年轻化、数字化的方式展现沂蒙精神、讲述红色故事,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绵延革命文物历史生命,以生成思政素养与审美情趣美美与共、相得益彰的育人样态。
临沂大学将环境育人与文化育人相结合,把弘扬沂蒙精神的“根、魂、源、道”熔铸到育人场所中,建有红色文化育人示范场所“三馆六园五湖四潭”,建成“三馆”“三院”和“三媒体”(红色馆、校史馆、博物馆、红色电影院、大剧院、艺术中心、校报、电台、新媒体矩阵),开展“重走抗大路”研学活动。通过校园文化、第二课堂、教学成果展、毕业设计展等多种活动形式将红色传媒、革命斗争精神具象化,融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学校文化展示中,构建了红色文化“进校园”全方位渠道,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力,营造浓厚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
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名单
(山东4项)
现场教学类
“弘扬永怀家国情 坚定青春报国志”
系列思政课程
山东大学(威海)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基于“山东青运史主题展”的沉浸式思政课程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校园文化类
“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主题巡展进校园活动
山东博物馆
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
其他类
沂蒙红色三部曲:英雄记忆的意象化呈现——“革命文物+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临沂大学
沂蒙革命纪念馆
“弘扬永怀家国情 坚定青春报国志”
系列思政课程
“弘扬永怀家国情 坚定青春报国志”系列思政课程是山东大学倾心打造的育人品牌。自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以来,山东大学与陈列馆积极构建馆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共同打造体验式、情景式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这一育人品牌一方面将思政课搬到陈列馆,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另一方面通过邀请宣讲团进校园、举办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主题征文活动等形式,持续巩固红色基因的感染力、影响力。截至2024年春季学期,共有1万余名山东大学的学生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形式走进陈列馆。与此同时,山东大学每年举办全校性思政类竞赛活动,用情景剧、演讲、朗诵等方式演绎郭永怀先生无私奉献的人生轨迹,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创新了爱国情怀涵养培育方式方法,搭建起了社会、学校同向同行,课堂内外相互贯通,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高效的红色基因赓续方式。
基于“山东青运史主题展”的
沉浸式思政课程
青年和青年运动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青年运动的历史承载着引领时代前行的蓬勃朝气和坚强意志,是极为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共青团河东区委联合打造了山东青运史主题展“热血青春,荣耀齐鲁”,成为青年开展红色文化学习的重要阵地。
为进一步拓展山东青运史主题展览的育人功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以山东青运史展廊为现场教学载体,联合共青团河东区委和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推出以青运史展廊为载体,由图文展示、红色故事宣讲、沉浸式情景剧、红色歌曲学唱等构成的“山东青运史”课程资源。结合主题展览中人物故事,编排沉浸式情景剧《叔侄英烈》《识字班》,开发青年英雄cosplay,红色故事剧本杀等,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进一步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开展学唱《跟着共产党走》《沂蒙山小调》沂蒙红歌咏传唱活动,在歌曲中体会党和人民军队坚持抗战、坚决捍卫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英雄壮举。
“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
主题巡展进校园活动
2023年5月,山东博物馆立足全省革命文物精品资源,深入挖掘文物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出“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主题展览。为深入挖掘利用好展览中的红色资源,加强馆际间、博物馆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山东博物馆以积极“走出去”服务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面向全省以大中小一体化思政巡展为主,以省内外博物馆、纪念馆和党群社区为辅,推出“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三联动”巡展,以“大道之行——行走的革命文物思政课”增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为省内开展主题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
依托全省革命文物馆校联盟、山东省博物馆学会等平台,展览积极推向省内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趵突泉校区和青岛校区,济南职业学院,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济南七中,济南市第二十中学,济南市砚岭学校,济宁市千泉小学等举办流动巡展,形成联动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引发广泛的社会效应。
沂蒙红色三部曲:英雄记忆的意象化呈现——“革命文物+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临沂大学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形式,在实践中深挖革命文物内涵,把传媒类专业作为对话切口,以专业实践、毕业设计、课程作业、第二课堂等为载体,借助传播场域将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思政教学资源,着力搭建由“革命文物”到“民族英雄”再到“家国思政”的伦理关联,创作并展演《沂蒙情深》《沂蒙母亲》《沂蒙热土》“沂蒙红色三部曲”,将革命文物进行意象化艺美呈现,以年轻化、数字化的方式展现沂蒙精神、讲述红色故事,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绵延革命文物历史生命,以生成思政素养与审美情趣美美与共、相得益彰的育人样态。
临沂大学将环境育人与文化育人相结合,把弘扬沂蒙精神的“根、魂、源、道”熔铸到育人场所中,建有红色文化育人示范场所“三馆六园五湖四潭”,建成“三馆”“三院”和“三媒体”(红色馆、校史馆、博物馆、红色电影院、大剧院、艺术中心、校报、电台、新媒体矩阵),开展“重走抗大路”研学活动。通过校园文化、第二课堂、教学成果展、毕业设计展等多种活动形式将红色传媒、革命斗争精神具象化,融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学校文化展示中,构建了红色文化“进校园”全方位渠道,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力,营造浓厚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华传统文化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金代河津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叶形枕和金代河津窑三彩水波荷花纹八角型枕入藏仪式。...
-
12月10日,故宫博物院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合作考古框架签约仪式在故宫建福宫举行。 签约仪式前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