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丛书:打造56个民族“超级名片”
Date:2017-08-30
访问量:
来源:
作者:传统文化网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丛书第一辑7卷日前首发。丛书策划开始于5年前,学者乌丙安、郝苏民、葛剑雄担任总主编,50多位各民族学科带头人担任分卷主编,400多位学者参与撰稿,力求为56个民族打造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此次首发的第一批7卷9册,分别为:《天子骄子——蒙古族 上下》(齐木德道尔吉主编)、《雪域之光——藏族 上下》(袁晓文主编)、《澜沧笙歌——拉祜族》(刘劲荣 张锦鹏主编)、《云龙彩云——纳西族》(杨福泉主编)、《鹿鸣兴安岭——鄂温克族》(都永浩主编)、《乌苏里渔歌——赫哲族》(都永浩主编)。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相互依存,相互融通,血肉相连。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我国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只有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才能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守望相助、和谐共生。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积淀着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尽管个性纷呈,但是它们都是深深根植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土壤里,既特色多元又融为一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事项和文化元素,不仅是各民族的文明精华,更是今天整个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源头和根基。
“这是一张超级名片。”藏族卷主编,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袁晓文说,仅丛书藏族卷撰稿前后就有40位学者加入执笔,人名、地名的统稿进行了两次。“过去编写民族文化的书籍,比较偏重学术性,这套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从策划开始就注重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结合,上海的编辑们深度参与文稿的撰写和编排,把学者语言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可以说,这是一套编者与学者共同创作的书,我有信心,介绍藏族文化的书里,这本最好看。”
“每个民族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但我们首先需要选择最能代表这个民族特色的精华,以此来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这是我们在编撰这套丛书时最难的。”纳西族卷主编、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杨福泉表示,现在虽然已经有很多写民族文化的图书,但能够集中这么多民族专家来写各个民族的文化,客观又准确,并不多见。尽管从策划到推出第一辑历经5年之久,但在杨福泉看来,“这是一个漫长的工作,也是一个有独特魅力的工作。”
据悉,“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丛书背后是世纪出版集团“故事会”团队。“会讲故事,是上海编辑的拿手好戏。”主编们说,这套书采用“杂志式”编排手法,多层表述,由点及面;各种活泼体例,力求取得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最有吸引力的是新媒体技术,让传统图书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有效结合,扫一扫二维码,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欣赏到视频、音频等内容,甚至直接与丛书主编们对话交流。编辑团队还建立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学术著作数据库及数字交流平台”,以各卷纸本图书为引导,读者读“一本书”可以延伸阅读到几十本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华传统文化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12月6日至7日,泰山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座谈...
-
11月18日,2024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族婚宴十八说”培训班开班,来自海南藏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