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回族简介
Date:2017-02-03
访问量:
来源:
作者:传统文化网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最初为他称,后来才演变为简称。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981.68万人(不包括台湾省),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全区拥有回族人口186.25万,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8.9%。另外,回族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和新疆等。以东、中、西三大地区来看,回族人口在西部地区最多,占其总数的60.75%。其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最少。从南北来看,回族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区,南方分布的回族人口较少。
当代回族通用汉语,不同地区持不同方言。在回族先民东迁初期,是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同时使用的。由于长期和汉族杂居,特别是汉人成份在回族中日渐增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就逐渐习惯于以汉语作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
回族分布的特点,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大分散”主要表现为全国 2000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回族分布。全国有回族乡140个,西北地区只有37个,西南地区有28个,华北地区有27个,华东地区有12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南地区有31个。在183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大约有97个城市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回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在56个民族中,回族按省区市显示出的人口分布离散度仅次于汉族和高山族,位居第三,这表明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随着居住地日益分散,与汉族长期杂居,在许多领域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回、汉通婚之后,这种影响更为广泛。在服饰上,至明代回族的衣着已经逐渐与汉人相同。只是男子在宗教节日等隆重场合、仪式上戴“回回帽”。他们的帽子是一种无檐白色小圆帽,保留了民族特色。这种帽子俗称“回回帽”或“礼拜帽”其形成与伊斯兰教有关,流行与全国的回民当中。头饰是回族最典型、最富有特点的服饰。因伊斯兰教崇尚白色,因此回族视白色为最洁净、最喜悦的颜色。在衣、冠颜色上以白、绿、黑色为主。
饮食特点:回族人在饮食习惯上有着十分明显的民族特色,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无论牛、羊、骆驼及鸡禽,均需经阿訇或做礼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日常生活中,回族不抽烟、不饮酒。
社交礼仪:回族忌说“死”,将“逝世”一般称为“无常”,有些地方称“归真”或“毛提”。“归真”是回族群众对笃信宗教和宗教职业人员以及宗教上层人士的称法。
回族同胞受《古兰经》“穆斯林皆兄弟”的教义影响,彼此相遇如兄弟一般亲昵、友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华传统文化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12月6日至7日,泰山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座谈...
-
11月18日,2024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族婚宴十八说”培训班开班,来自海南藏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