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烟台南山学院:打造“红石榴”品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2025-04-01
浏览:
来源:传统文化门户网
作者:烟台南山学院
近年来,烟台南山学院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治引领,以获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为契机,将民族团结进步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红石榴”品牌,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搭建“红石榴”讲台,厚植民族团结进步情怀
学校在抓好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逐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有计划、有组织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挖掘、梳理教育课程中蕴含的民族团结元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课程,定期举办讲座、报告会、宣讲辅导会等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各族学生的“五个认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学生心灵深处,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信念。
二、搭建“红石榴”展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始终坚持协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阐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定期展出由各族师生精心制作的民族特色文化作品,作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创作理念,以民族服饰、民族书画、民族乐器、民族文创、民族饮食等为重要创作题材,创作出一系列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书法、绘画、篆刻、雕塑、非遗等艺术作品,充分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学校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大道”,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三、搭建“红石榴”手拉手平台,共建守望相助和谐校园
学校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高度重视和关心各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育人氛围。“红石榴”手拉手平台下设750多个服务小组,由一名党员、一名教师、一名学生与一名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帮扶,做到政治上引领、学业上帮扶、生活上关怀、就业上指导,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依托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构建“班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三级心理健康辅导体系,每月开展心理咨询日活动,为各民族学生提供个性化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与压力。
四、搭建“红石榴”助学平台,持续提升资助育人实效
学校始终坚持把育人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做到精准资助、及时资助、暖心资助。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健全“奖、助、贷、勤、减、补”多元资助政策体系,在严格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和省政府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的同时,设立烟台南山学院奖助学金。在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倾斜,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业。
五、搭建“红石榴”舞台,共赏民族绚丽艺术之花
一、搭建“红石榴”讲台,厚植民族团结进步情怀
学校在抓好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逐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有计划、有组织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挖掘、梳理教育课程中蕴含的民族团结元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课程,定期举办讲座、报告会、宣讲辅导会等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各族学生的“五个认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学生心灵深处,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信念。
二、搭建“红石榴”展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始终坚持协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阐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定期展出由各族师生精心制作的民族特色文化作品,作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创作理念,以民族服饰、民族书画、民族乐器、民族文创、民族饮食等为重要创作题材,创作出一系列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书法、绘画、篆刻、雕塑、非遗等艺术作品,充分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学校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大道”,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三、搭建“红石榴”手拉手平台,共建守望相助和谐校园
学校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高度重视和关心各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育人氛围。“红石榴”手拉手平台下设750多个服务小组,由一名党员、一名教师、一名学生与一名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帮扶,做到政治上引领、学业上帮扶、生活上关怀、就业上指导,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依托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构建“班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三级心理健康辅导体系,每月开展心理咨询日活动,为各民族学生提供个性化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与压力。
四、搭建“红石榴”助学平台,持续提升资助育人实效
学校始终坚持把育人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做到精准资助、及时资助、暖心资助。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健全“奖、助、贷、勤、减、补”多元资助政策体系,在严格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和省政府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的同时,设立烟台南山学院奖助学金。在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倾斜,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业。
五、搭建“红石榴”舞台,共赏民族绚丽艺术之花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举办各类文艺演出、音乐会、演讲比赛、节日民俗、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各族师生踏歌起舞、同台竞技,充分展示了各民族和谐共生、多彩文化百花齐放的美好形象,有力推动了各民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学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化校地合作 共建美丽乡村”“益健康·传递爱”助老活动等系列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成长与展示自我的平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信息
-
近年来,烟台南山学院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治引领,以获批省级民...
-
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擦亮“花开沂蒙石榴红”工作品牌,充分展现沂蒙革命老区各族群众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