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济南:创新实施“和融工程”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ate:2024-08-27
访问量:
来源:
作者:济南市委统战部
济南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和融·连心”“和融·振兴”“和融·创建”三大行动,在全市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和融连心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和融·连心”行动聚焦基层社区,强化中华文化深层次浸润和认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等工作嵌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
创新开展“畅享星期天”活动
活动涵盖鲁绣、泉水扎染、济南刻瓷、兔子王等区域文化元素,通过曲艺、技艺、游艺、诗歌、传统武术等多元文化表现形式,激发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开展以来,建立活动基地230个,开展系列活动1200余场,培养志愿服务骨干3000余名,带动20万余名各族群众积极参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弘扬龙山文化、大舜文化、“二安”文化、泉水文化等具有“泉城”济南辨识度的中华优秀文化,开展“共赏春花”济南花朝节、“二安文化”诗城词都大擂台、千佛山“三月三”民俗文化庙会、“龙山文化旅游季”等活动,构建公园景区、地铁公交、灯光秀、户外显示屏等多元宣教空间。
深化理论研究
依托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对接济南职业学院、济南市委党校、济南社科院等院校,加强在民族领域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等,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部委及省级课题研究。
和融振兴 推动民族乡村全面振兴
“和融·振兴”行动聚焦民族乡村,强化产业项目支撑和乡村文化传承,绘就民族乡村振兴新图景。
强谋划,坚持高位推动
出台多项务实举措,推动民族乡村连片发展、和融发展。深化开展“民主党派助力乡村振兴区县行”、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
强导向,助力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拓展传统畜牧加工产业链条,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商河县张坊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省级品牌集聚地,年产值达3.5亿元。
强引领,推进乡村文明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推动槐荫区西张家庄村“绣球灯舞”、商河县站南村“商河鼓子秧歌”、长清区赵家营村“手龙舞”等非遗文化走进小学课堂,并多次代表济南参与国家、省级赛事演出。
和融创建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和融·创建”行动聚焦全域创建,强化各领域各行业平台载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民族工作覆盖面。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三级示范创建活动
依托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健全市、区县、街镇三级创建工作机制,印发管理办法和测评体系,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0个。
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6+N”济南模式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六进”基础上,增加进景区、进医院、进党派机关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扩展。
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泉城故事
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以卧龙电气(济南)电机有限公司为载体,创新打造“爱在济南·就业圆梦”品牌,先后吸纳民族地区10余批1000余人次到公司工作。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济南、临夏两地学生双向开展“泉河一家手拉手,石榴花开共筑梦”青少年研学夏令营活动。历城区与临夏州东乡县、重庆市武隆区开展2024东西协作石榴红交流活动。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开展“花儿临夏”精品旅游线路、黄河文化研学游线路暨“济南万人游临夏”活动,吸引2万余名各族群众积极参与。
和融连心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和融·连心”行动聚焦基层社区,强化中华文化深层次浸润和认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等工作嵌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
创新开展“畅享星期天”活动
活动涵盖鲁绣、泉水扎染、济南刻瓷、兔子王等区域文化元素,通过曲艺、技艺、游艺、诗歌、传统武术等多元文化表现形式,激发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开展以来,建立活动基地230个,开展系列活动1200余场,培养志愿服务骨干3000余名,带动20万余名各族群众积极参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弘扬龙山文化、大舜文化、“二安”文化、泉水文化等具有“泉城”济南辨识度的中华优秀文化,开展“共赏春花”济南花朝节、“二安文化”诗城词都大擂台、千佛山“三月三”民俗文化庙会、“龙山文化旅游季”等活动,构建公园景区、地铁公交、灯光秀、户外显示屏等多元宣教空间。
深化理论研究
依托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对接济南职业学院、济南市委党校、济南社科院等院校,加强在民族领域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等,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部委及省级课题研究。
和融振兴 推动民族乡村全面振兴
“和融·振兴”行动聚焦民族乡村,强化产业项目支撑和乡村文化传承,绘就民族乡村振兴新图景。
强谋划,坚持高位推动
出台多项务实举措,推动民族乡村连片发展、和融发展。深化开展“民主党派助力乡村振兴区县行”、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
强导向,助力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拓展传统畜牧加工产业链条,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商河县张坊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省级品牌集聚地,年产值达3.5亿元。
强引领,推进乡村文明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推动槐荫区西张家庄村“绣球灯舞”、商河县站南村“商河鼓子秧歌”、长清区赵家营村“手龙舞”等非遗文化走进小学课堂,并多次代表济南参与国家、省级赛事演出。
和融创建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和融·创建”行动聚焦全域创建,强化各领域各行业平台载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民族工作覆盖面。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三级示范创建活动
依托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健全市、区县、街镇三级创建工作机制,印发管理办法和测评体系,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0个。
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6+N”济南模式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六进”基础上,增加进景区、进医院、进党派机关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扩展。
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泉城故事
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以卧龙电气(济南)电机有限公司为载体,创新打造“爱在济南·就业圆梦”品牌,先后吸纳民族地区10余批1000余人次到公司工作。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济南、临夏两地学生双向开展“泉河一家手拉手,石榴花开共筑梦”青少年研学夏令营活动。历城区与临夏州东乡县、重庆市武隆区开展2024东西协作石榴红交流活动。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开展“花儿临夏”精品旅游线路、黄河文化研学游线路暨“济南万人游临夏”活动,吸引2万余名各族群众积极参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华传统文化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12月6日至7日,泰山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座谈...
-
11月18日,2024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族婚宴十八说”培训班开班,来自海南藏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