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济南市中区探索实施“三个三”模式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ate:2023-10-14
访问量:
来源:
作者:济南市委统战部
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探索打造“三个三”模式,在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活动平台、丰富创建内涵上下功夫,有形有感有效擦亮“圆聚市中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
一、健全“三个体系”
高位推进体系
将民族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从严从细落实“六个纳入”工作要求,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协调联动体系
机制,研究制定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17个街道、33个部门的创建工作责任,形成有效联动。
基层治理体系
制定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清单,建立健全三级工作队伍,立足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动员驻区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民提、民议、民决、民监四位一体协商模式,构建多元治理民族事务新格局。
二、开展“三项活动”
“拾•享市中 花•漾生活”主题文化活动
活动共包括“乐享市中”“阅享市中”“唱享市中”“理享市中”“趣享市中”等10大类、83项活动,为各族群众和游客打造一场“承包”全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盛宴。组织开展玉符河文化旅游节·乡村美食嘉年华、乐享市中万人徒步游等活动20余场次,红色实景剧《英雄山》、红色京剧《邓恩铭》集中展演活动取得良好反响。
“畅享星期天”活动
按照“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要求,通过文艺表演、民俗体验、书画展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宣传展示各民族共享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今年,累计开展活动300余次,5万余名各族群众积极参与。
“千场万人”主题宣讲活动
面对不同受众群体,采取聆听专题讲座、观看视频短片、宣讲先进典型、开展故事竞讲等多种形式,切实将“四个与共”“四个共同”“五个认同”等理念在基层讲全、讲准、讲透。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宣讲500余场,在全区营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
三、实施“三个工程”
团结和融工程
在17个街道打造25处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示范典型,涌现出了泺源街道“榴花灿灿 和合乐园”、乐山小区“乐融万家”、舜华社区“乐和聚能”等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通过举办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联谊活动,努力为各民族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
“乐享市中”体验工程
深入挖掘辖区文旅资源,设计了老商埠文化、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体验路线,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到实处。
青少年“筑基”工程
依托东西部教育协作机制,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市中区实验初中、十四中学、泉海学校近200名师生分赴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泉河主题研学活动,育晖小学和西藏白朗县小学示范结对,扎实开展“‘同’ 唱一首歌,共赴新学期”系列活动。建立博物馆研学基地10处,中小学社会实践暨传统文化体验基地25处,研发校外研学课程20余项,以沉浸式教育体验的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在青少年学生心灵深处。
( 济南市委统战部)
一、健全“三个体系”
高位推进体系
将民族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从严从细落实“六个纳入”工作要求,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协调联动体系
机制,研究制定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17个街道、33个部门的创建工作责任,形成有效联动。
基层治理体系
制定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清单,建立健全三级工作队伍,立足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动员驻区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民提、民议、民决、民监四位一体协商模式,构建多元治理民族事务新格局。
二、开展“三项活动”
“拾•享市中 花•漾生活”主题文化活动
活动共包括“乐享市中”“阅享市中”“唱享市中”“理享市中”“趣享市中”等10大类、83项活动,为各族群众和游客打造一场“承包”全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盛宴。组织开展玉符河文化旅游节·乡村美食嘉年华、乐享市中万人徒步游等活动20余场次,红色实景剧《英雄山》、红色京剧《邓恩铭》集中展演活动取得良好反响。
“畅享星期天”活动
按照“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要求,通过文艺表演、民俗体验、书画展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宣传展示各民族共享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今年,累计开展活动300余次,5万余名各族群众积极参与。
“千场万人”主题宣讲活动
面对不同受众群体,采取聆听专题讲座、观看视频短片、宣讲先进典型、开展故事竞讲等多种形式,切实将“四个与共”“四个共同”“五个认同”等理念在基层讲全、讲准、讲透。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宣讲500余场,在全区营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
三、实施“三个工程”
团结和融工程
在17个街道打造25处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示范典型,涌现出了泺源街道“榴花灿灿 和合乐园”、乐山小区“乐融万家”、舜华社区“乐和聚能”等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通过举办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联谊活动,努力为各民族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
“乐享市中”体验工程
深入挖掘辖区文旅资源,设计了老商埠文化、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体验路线,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到实处。
青少年“筑基”工程
依托东西部教育协作机制,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市中区实验初中、十四中学、泉海学校近200名师生分赴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泉河主题研学活动,育晖小学和西藏白朗县小学示范结对,扎实开展“‘同’ 唱一首歌,共赴新学期”系列活动。建立博物馆研学基地10处,中小学社会实践暨传统文化体验基地25处,研发校外研学课程20余项,以沉浸式教育体验的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在青少年学生心灵深处。
( 济南市委统战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华传统文化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12月6日至7日,泰山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座谈...
-
11月18日,2024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族婚宴十八说”培训班开班,来自海南藏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