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国足整顿纹身,其实纹身不是洋货,而是中国传统文化
最近国足搞了一项整顿活动,要处理那些身上有纹身的球员。国足领导表示,国外球星的技术学不来,纹身倒是学会了。国足球员也委屈,平时要经常奔赴各大夜场参加一些亲密活动,哪有时间好好练球啊,怎么能怪纹身呢。
现在的中国人对纹身的接受程度虽然比几十年前宽容了不少,但是大部分人对纹身仍然抱着一种敌视的态度。很多人都认为纹身是外国传来的一种很不好的东西,是腐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产物,带坏青少年。很多人看见身上有纹身的人,都会下意识地远离他,会觉得这人是问题青年,黑社会小混混。
前段时间微信上有个文字表情很搞笑,这么说的——我发现是最近天冷了,纹身露不出来,好像大家都有点不尊重我了。
其实,这完全是对纹身的误解。就拿纹身的起源来讲,纹身并不是国外传来的东西,而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一项文化传统,千年的演变过程里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在华夏大地上,纹身最早是吴越人的传统。《战国策》有一句话概括吴越人的习俗:“披发、纹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就是披着头发,纹身,纹胳膊,衣服左衽这四大特点,这些和当时的汉族人是刚好相反的。汉族人是右衽,束发,并且身上白白嫩嫩,不乱涂乱画。吴越人在身上纹的内容以图腾为主,纹身的起源就是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这就是他们的信仰。
第一个主动纹身的汉人可能就是太伯。太伯奔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古公亶父想让太伯继承王位,太伯不想干,跑到吴越地区,加入了越人大家庭。为了表示决心,太伯尊崇越人的习俗,开始披发纹身。太伯很可能是第一个主动纹身的汉人。
同时在周代,还有一种被动的纹身,就是上古五刑之一的墨刑。墨刑就是往脸上刺字,刺完了要上墨,所以叫墨刑,秦朝的时候叫黥刑。刘邦手下有个著名大将要英布,他就曾经受过黥刑,所以史书里也叫他黥布。
这种墨刑其实就是汉族纹身的起源,或者说后来的纹身就是墨刑技术的一种正面应用。虽然墨刑这种刑罚从先秦到汉魏再到唐宋一直都保留着,但同时这种在人身上刺字的行为也演变出了一种正面的时尚,就是纹身。有人被动地被纹上耻辱的标记,但也有人主动纹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文字来表达志向。
比如说林冲,他就是最著名的黥刑受害者之一,他因为犯事,脸上被刺了字。但也就是在林冲的北宋时代,很多人主动纹身。比如说他的梁山好友鲁智深,人送外号花和尚,就是身上纹身太多了。
还有九纹龙史进,身上纹的是龙。纹身最帅的是浪子燕青,京城名媛李师师早就听说了燕青的纹身,后来见到燕青,竟然提出了一个少儿不宜的要求:“闻知哥哥好身文绣,愿求一观如何?”
岳飞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更不用说,这个纹身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道精神脊梁。岳飞年轻时跟随过的抗金名将王彦,他的整支部队都在脸上刺了“赤心报国,誓杀今贼”八个大字,当时人称八字军。
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纹身,都是搞笑的古人干出来的事,《酉阳杂俎》里面记载了很多。比如唐朝有个人叫张翰,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左臂纹了一句“生不怕京兆尹”,右臂纹了句“死不畏阎罗王”,简直霸气,这种人走在路上,那些纹龙纹虎纹关公的人估计都要让他三分。
还有一兄弟,名叫宋元素,行为古怪,被县令抓去询问,发现他身上有71处纹身。左臂上纹了一首诗:昔日已前家未贫,苦将钱物结交亲。如今失路寻知己,行尽关山无一人。
这诗是大白话,说自己以前家里不穷,钱拿去结交亲友,现在没钱了,想找个知己都找不到。这兄弟又露出右臂,上面纹了一个葫芦,葫芦上面是个人的头。这兄弟说,我就想找个这样的知己。
县官不懂了,问他:这是谁?老兄回答:葫芦精。
还有一个唐朝青年,他是狂热追星族,白居易的脑残粉。他在身上纹满了白居易的诗,只要听见有人在吟唱白居易的诗,他马上脱下衣服指给别人看:你唱的诗在这。
这种纹身的故事很多很多,这些故事足以说明纹身是一项土生土长的古老活动,完全算得上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绝对不是近代才从国外传来的洋货。历史可以证明,直到宋元时代,纹身活动都是常见的,人们用纹身来表达自己的爱好、志向、想法,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行为。
贝克汉姆的中文纹身
但是在明清时代,纹身几乎消失了,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纹身这种宣扬个性的行为和明清时代整体压抑人性的大环境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一直火热到宋元时代的纹身突然在明清时代消失,也就不奇怪了。
现在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当纹身在国外已经被大众接受、成为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的时候,在我们这里仍然有大部分人对它报以敌视的态度,甚至很多人都把它当成资本主义的腐朽产物,坚决抵制。要是让古人穿越过来看到现在的人对纹身的态度,他们可能会惊讶:他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热点信息
-
12月27日,新化县武术协会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协会本年度工作,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县武术协会主席游建...
-
2024年,河南省方城县教育集团中学生东校区“体育+艺术”庆元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运动会于12月26...